高等教育应研究“高深学问”,并将其背后的人文关怀、科学精神、思维方法等以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文化熏陶等途径传递给学生,以助于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近几个月,高校发生了大学生投毒、凶杀等恶性事件,使高等教育质量和大学生素养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术界热议的焦点话题,人们纷纷质疑当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以高深学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
这些事件的背后折射出一个深刻的教育问题:我们所努力培养的当代大学生也许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不可否认,其中部分学生存在人格上的不完善甚至比较严重的缺陷。马丁·路德·金早就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公民本身。”未来一代的公民是否有健全的人格素养,决定着社会进步的水准。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中国社会,各类重要资源(如就业岗位、住房、财富)的稀缺,人们对物质的占有欲望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大学生的人格养成缺乏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导致当代部分大学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所言的“善于玩弄权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温家宝曾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我希望同学们经常仰望星空,成为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今天,我们常说社会要尊重人才、教育要培养人才。其实,在笔者看来,人首先应该成为人,而“才”只是人的附属品。教育,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应该以培养“人”为第一要义。高等教育应研究“高深学问”,并将其背后的人文关怀、科学精神、思维方法等以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文化熏陶等途径传递给学生,以助于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当代特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健全人格应该实现对历史的超越,应当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在笔者看来,人格健全的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大学生应有完成美好生活的智慧和能力。在最基本的意义上,大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以正当的职业和勤奋努力为自己谋得有尊严的、有质量的生活;对自己进行良好的生涯规划,并以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克服不足、发挥优势。
第二,大学生应形成较为完善的个性和生活态度,适应社会生活。个体应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深刻理解人生幸福,降低不合理的或超出个人能力限度的欲望;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为自己建构舒适的人际关系,同时能够遵守现代社会的基本规则(如守时、守法),较好地融入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
第三,能够深刻地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及其背后深层次的机制,理性分析社会问题。对社会的阶层差距、地域差距等问题及其形成的根源有理性的认识而不走向偏激,为社会问题的解决贡献正能量。
第四,对文化的差异有理性的认识。对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利弊有良好的辨别能力,对世界先进文明和有益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同时尊重、包容各种异文化,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有理性的理解。
第五,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有积极的态度。对自然环境能够保持敬畏之情,以公民精神参与社会事务;对“麦当劳化”的现代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端有清醒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不做马尔库塞所言的“单向度的人”。
第六,形成独立的完善人格。当代大学生应敢于或者说追求成为大写的“人”,不受权势、资本的奴役,也不受制于外在的或内在的各种功利性目的,成为真实的、顺应个人内心的、与众不同的个体,认同真、善、美、自由和爱的价值。
以整全的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一代具有健全人格大学生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育界同仁长期不懈的努力。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以专业教育涵养专业精神。当前,大学采取分科教育,学生在入校之初就根据自己的志愿被分配进不同的专业,大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实,比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专业精神的养成。如师范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以及对教育之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坚定信念。
以通识教育涵养人格。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的历史、哲学、文学、自然科学都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资源。通识教育不仅使大学生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人类文明的态度,对人类历史文化的敬畏和尊重,对其中的智慧和思想的汲取,并以此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
教师的“全人生指导”是重要的方式。在功利化的科研评价体制下,高校教师生存境遇不佳,重科研、轻教学成为常态,很少有人真正用心于对学生尤其是普通本科学生的培养,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冷漠、功利化、工具化。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只有以个性才能养成个性,只有以人格才能养成人格。”教师只有以自己充分发展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才能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成长;以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深刻理解来引领学生的心灵完善,以自己高尚的灵魂来唤起和震撼学生的灵魂。在某种意义上,教师本人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化作一门最难忘的课程,成为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楷模。
培养人格健全的大学生需要整全的教育。整全的教育是直面人格培养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心灵更加美好的教育。整全的教育能附带地实现某种功利的目标,但是功利不是它的追求。整全的教育是各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学校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社会能有合理的制度,家庭能对教育的结果有理性的追求。
即使是整全的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对于每一位大学生而言,所有的外部努力最终需要转变为自身发展的动力。今天,很多大学生会把责任推给外界,比如社会不公平、学校不负责、教育有问题、求职压力大,等等,由此对自己的成长不顺利有个合理化的解释。但是,在我看来,所有的批判最终必将回归到对自我的批判。每一位大学生需要常常向自己设问:我做得足够好了吗?我现在所做的事情能为我的人生、我的家庭和我所处的社会带来什么?作为老师,也应该向自己设问:我今天所从事的教育能为学生的人格养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因为批判和自省,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对自己和他人乃至整个社会负责任的人,也就不会伤害自己、他人和社会。这样的人会以爱和智慧为促进社会的美好和进步带来正能量。(中国教育报,作者: 魏峰)
http://www.qstheory.cn/kj/jyll/201311/t20131101_285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