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高文兵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在兰州大学考察时指出,大学生是人才,只要努力就会有就业的机会。不光要就业,还要创业。大学生要有“双创”精神,在校学习既要致力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到社会上工作也要敢于创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引导大学生做知识含量高的创业,做有创新前景要求和发展需求的创业,真正做到创业报国,意义重大。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高素质群体。大学生创业,其中“创”应当指的是创造、创新,“业”则指伴随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事业。“创业”即创造能发挥个人价值的事业:就是在任何岗位上将个人职业生涯当中的事业推向更新更高的程度。我们认为,“创业”首先是一种指向,一种理想,一种信念,然后才是遵循规律、脚踏实地地去实现它。不仅要“创”,要“守”,还要“成”。
大学生创业应高端化和多元化
要引领大学生进行高端创业与多元创业。高端创业指的是大学生创业要往高端上做,做知识含量高的创业,做有创新前景要求和需求的创业。多元创业是指创业可以是单纯地创办企业,但更多的是要创造自己人生的新平台、新路径。
“不能就业就去创业”这样的观点,更多针对的是定位于培养社会低端劳动力群体的教育,如果找不到工作,还可以去做个小买卖摆个摊什么的。但是,对于大学生,这就是一种对国家资源的浪费。大学生无论是创业的市场还是就业的市场,都应该和低端劳动群体有所区别。大学生创业是要往高端上做,做知识含量高的创业,做有创新前景要求和需求的创业,而不是到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去抢饭碗。
目前,就业与创业的界限日益模糊,有些公司找人出创意、给点子,在家里就可以做,不一定要去注册成他的公司职员,这叫后收购。另一方面,就业和创业本身不断发生变化,如网络文学写手、自由撰稿人、网络软件试用人等这类新兴的自由职业者。我们的观念要跟上,社会才会发展。
大学生创业不能急功近利
由于市场风险很大,复杂因素很多,高端创业并不是大学生一走出校园就马上可以做到的。更重要的,按照创业的规律来讲,人不可能一步成功,创业风险是很大的,成功企业家们谁不是曾经碰得头破血流?通过综合企业家们的观点以及开展研究,普遍来讲,一个人有创业的理想和信念,那么他又不断地集聚各种能量或者资源,也许10年左右,就是离开大学校园以后10年左右,就会陆续走上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创业道路,这是针对创业人群实证调查后得出的一个经验数据,被称为“从毕业到开始创业的时间延滞现象”。这实际上是年轻人在社会上积累经验,增长阅历、聚集资源必须支付的时间成本。所以我们对创业的基本诠释,既包括狭义的理解,也包括广义的理解。创业可以是单纯地创办企业,政府和社会其实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学生毕业了总要具体干点什么。这个时候,创业的确也是一种可能的就业途径,但它更多的是要创造自己人生事业的新平台、新路径。
大学生创业应得到多方面扶持
世界经济危机的启示是实体经济比虚拟经济更可靠,而实体经济当中,产业链条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是不可或缺的制胜法宝。就创办企业而言,我认为主要涉及大学、政府和金融业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大学教育要有意识做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鼓励学生带着技术,带着理想冲动,带着项目,带着创意走出来。第二,政府要给走出来创业的年轻人以适当宽松的准入条件。这个对于鼓励创新创业来说非常重要。在注册资金、税收、经费等各个方面创造一些优惠条件,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创业风险,使年轻人敢多往前走走。现在许多相关政府机构都设立了创新创业基金,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申请并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实现一部分,等到毕业后就开始忙着注册公司,或者是带着技术和成果与其他公司合作。这种广种薄收的做法对于鼓励年轻人来说非常好。第三,金融领域要关注和支持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对于创业起步期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社会上许多所谓风险投资实际上是在盘剥创业者,我们在这方面的市场机制和规范还不够健全。这三个要素应当相互匹配、相互连接、缺一不可。
ttp://dangjian.gmw.cn/2013-12/09/content_9749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