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9月23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发言整理,欢迎大家来文交流,电话87286722,邮件:news@mail.hzau.edu.cn)
副校长高翅:求真 崇善 尚美
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师节讲话,通读了多遍,非常喜欢这一充满人文精神的讲话;拉家常式的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润物细无声”的讲话。“四有”好老师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不足与距离,深感作为大学教师和管理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重大,唯有以“四有”严格要求自己为教育事业勤勉努力。
从这篇充满人文精神的讲话,也可以窥见习总书记“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很悲哀的态度和观点,也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人文过程,大学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大学要在育人活动中陶冶学生性情、铸炼品格,引导学生在发现个人爱好与兴趣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个性,提升精神境界,开拓与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求真崇善尚美之人,在有限性中建树伟大的人格。正如《大学》篇中论及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以为修身是核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方法,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目的。当下,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和学生一起追梦、为人和为学,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教育理想。
首先,真追梦,追真梦。我觉得教师的梦想就是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因此,只做“经师”或“句读之师”是远远不够的,要做人师,做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首先是帮助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就是不仅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思考、探索人生的目的,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世界间应建立怎样合理的、健全的关系等根本问题,进而建立起坚定的信念、信仰,为一生的安身立命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真做人,做真人。教育就是立德树人,人因德而立。中华文明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我以为皆因重“教”实乃重“道”,师之为师,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不是谋自己生存的职业,而是以德育人的事业,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守卫大学精神,坚守精神家园,“衣带渐宽终不悔”,而不是身在学校心在商场或其他。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唯有不断修为中建树。阅读经典不失为路径之一,经典蕴含着“取法乎上”之“上”,知“上”方能见贤思齐。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们这个美丽的狮子山,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皆为育人环境。
第三,真做学问,做真学问。学问之要乃学风,这里所及之学问是无功利目标和小我的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老师在带领学生求真的道路上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感染学生,共同收获探索未知的方法和美丽。同时,博识洽闻、博观而约取也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老师唯有“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第四,真情育,育真情。教育是爱的事业。卡尔•雅思贝尔斯说过:“大学是研究和传播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大学作为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的发源地,重在“富有生命的交往”,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视学生如己出,用生命感化生命,用生命激活生命,用生命滋养生命。如此富有生命的真情培育,才会焕发出学生对学科专业、学校、家庭、国家和民族以及人类社会的真情,进而为国家和民族真情付出有生命力的创新。
总之,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我们要进一步认清作为国家重点大学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人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争做学问之师、品行之师;人人争当“四有”好老师;人人求真、崇善、尚美,真追梦、追真梦,做真人、真做人,真做学问、做真学问,真情育、育真情;人人以可亲、可敬、可学、可鉴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培养一代代年轻华农人;一代代华农人弘扬以“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为核心的华农精神,我们就一定能为加快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