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李忠云: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应引领学校改革

11月18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李忠云就促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话题,接受了校新闻中心、学通社记者的采访。以下为采访实录(经本人审阅,采访人俞思远、杨林、陈治国)。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是学校改革的重点

记者:您如何定位在学校事业发展、“五个一流”目标、甚至“华农梦”的实现中,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李忠云:国家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端需求的引领型人才,这在大学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从学校办学的梦想和奋斗目标看,我们要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从长远目标看,要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生是生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一流”奋斗目标中,有两个跟研究生教育密切相关:“人才培养质量一流”和“自主创新能力一流”。

目前我校研究生7000多人,每年毕业2000多人。研究生工作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也是学校改革的重点所在。同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研究生做的贡献是比较大的,地位是鲜明的,这从研究生人均SCI论文产出1.5篇的数据就可看出。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应该在学校事业改革中起到引领作用,应走在前面,引领其他改革。

要发扬“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科研理念

记者:您认为,学校深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有哪些教育思想、理念需要坚持和倡导,哪些观念需要转变呢?

李忠云:学校有很多教学思想和理念要继续坚持,特别是那些一直以来被学校办学实践长期证明的好的理念、传统、办学思路和办学思想。

比如“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都要很好坚持。再比如“不张扬、不浮躁、不盲从”的华农品格,这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尤为重要。再比如,要坚持我们“四个一”的办学模式:即“围绕一个领军人物,培育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带动一个富民产业”,这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要积极倡导一些新理念。要倡导“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理念,这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也尤为重要。另外,“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科研理念要发扬和强化。作为农业大学,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学研究,要产出一些能推动经济发展、推动“三农”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好成果、大成果,作为重点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一定要追求卓越,做最好的研究,做最好的自己。

此外,要转变“小作坊”式的、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要树立团队合作、协同创新的观念,要树立包容的观念,各种学术思想都要相互包容。

总之,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相结合的这些理念都要进一步强化,进一步倡导,进一步提升。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才能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加强导师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导师也要“压力山大”

记者: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其中的核心是依法治校。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应重点在哪些方面加强建设、推进改革与创新,来贯彻落实依法治校呢?

李忠云:现代大学制度核心是依法治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点,我们正在思考制定、完善一系列制度和办法。

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首先要抓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要早选题、早进项目、早进实验室和课题组。同时要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选题和课程学习要紧密结合、加大改革。

其次,要加强立德树人的规范建设。要培养研究生有知识、有能力,更要培养他们有优良品格、有优秀人格。优秀人格是无价之宝、动力源,人格的力量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为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建设,学校修订出台了《学术规范》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暂行办法》,这是对未来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性、规范性的文件,相当于明确了“红线”,导师和研究生都要做好表率,成为榜样。

第三,加强导师队伍的培养和选拔,也是改革的重点。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角色,如果导师能处在学术科研的前沿,就能把研究生引领到前沿。将来要把研究生导师转变为“岗位”,而不是终身制的“职务”。学校会考虑,未来将根据导师承担课题和创新能力,来决定其能不能担任研究生导师,这是一个发展方向。有的兄弟高校已进行了有益尝试,一批导师离开了导师岗位,一批年轻的副教授担任了博导,就是说,要按照导师能力决定带研究生的多少。我想,除了研究生压力大以外,今后导师也要一样的“压力山大”。

我们还希望加强研究生体育精神的培养,要有良好的体魄和心智。研究生不能不注意锻炼身体。我一直坚持锻炼身体,这对工作、生活、学习都有好处。健康的体魄是创造生活的基础,也是享受生活的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创新与竞争都无从谈起。

所有人都要尊重学术权力,尊重教授,依靠专家

记者: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大学的两种基本权力。在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中,您在治理结构与体制上有怎样的思考,有哪些需要强化的?

李忠云: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党委和行政的关系,二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三是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大学是学术机构,要重点处理好第二个关系。

从学校来说,今后内部治理体系的改革,有几个方向。第一,要进一步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重点要加强学术权力。要让所有人都尊重学术权力,尊重教授,依靠专家,所有人都要为学术服务。行政决策多听取专家意见,这也可能是未来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第二,要让学术回归学者,更多依靠学者推动学术发展。在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一定要调动学者的积极性。

第三,要从源头上分清行政事务、学术活动、学术事务。行政部门要多思考,多研究,多听取专家意见。教授和学者多操心、多研究学术事务,要通过学者制定的学术规范促进学术秩序的正常运行。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还有一个分界线问题,要经过学者的讨论把它廓清,以明确各自的职责。同时党委、行政职能部门要尊重学术权力,积极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好务。

希望研究生都能聚精会神地做实验

记者:学校在机制上、激励措施上,如何采取更大力度,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让研究生爱上做实验、安心做实验,在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在科研与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成长?

李忠云:现在研究生的压力确实不小,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要承担学习与科研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博士研究生甚至还有家庭的压力。

我认为,对于研究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要把学校的要求和导师的期望转变为内在的推动力。人生如同骑自行车,努力奋进才能向上、向前行进,那么,年轻时辛苦一点、多积累一点,以后的路就会更宽广;如果你不用力,或者觉得骑着车不用力也在行进,那就说明你已经在走下坡路了。我始终觉得,国家转变生产方式,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扩大,研究生发展的成长成才空间广阔,前景光明。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社会,创新和科研产出会受到鼓励和奖励。同时,研究生毕业后都希望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单位,有没有创新能力、有没有产出成果和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标志性因素,我想,优秀的科研成果是找到理想工作的介绍信、敲门砖。从这个意义来说,现在吃点苦,多积累,对未来是有好处的。

今年国家对研究生采取收费政策,但同时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也加大了,硕士生除正常资助外,学校还设了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10000元,二等奖学金8000元,三等奖学金4000元。对于优秀的研究生,还可评选国家奖学金,导师也会加大资助力度。对于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学校也会给予关心和补助。学校也希望研究生导师能加大对研究生群体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资助力度,同时将积极争取企业等社会奖学金。这样多措并举,积极解决研究生的困难。我们希望研究生都能聚精会神地从事学习、科研工作,打好基础,多出成果,为未来的发展积蓄能量。我们也希望年轻人要过好得失关,注意磨练自己的意志与品格,要相信一分耕耘终有一分收获。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