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25日下午,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程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洪波、理学院党委书记李金发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和思考交流了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现将发言内容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程华东:坚持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辩证法,落地实施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有几点突出的体会:一是具有纲领性意义,指引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五个事关”强调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性,抓住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魂”和“神”;48字廓清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兼具“政治思维”和“方法论”;“一个必须,四个牢牢坚持”指明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突出了“政治责任”。
二是体现辩证法思想,包括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性原则;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辩证统一,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正面宣传为主;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坚持时度效统筹着力;传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媒体平台融合发展。
三是具有方法论价值,阐述了如何解决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五大问题”:解决好“时度效”问题,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解决好“根本方向”问题,坚持“双为”方针;解决好“两个效益”问题,突出社会效益;解决好“根本方法”问题,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工作中落地、落实、落细。一是健全“一个体制”: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分党委组织实施、纪委监督的宣传思想工作体制,着力构建“大宣传”格局。
二是落实“两个意见”:推进《中共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落地实施;落实《中共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
三是完善“三项机制”:进一步明确宣传思想工作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校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宣传思想工作专题汇报、专题研究学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宣传思想工作经费支持和保障制度。
四是把握“四个抓手”:唱响主旋律,坚持立德树人和思想引领,建设“两类案例”常态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教育教学案例、“三入”实践育人案例;守好主阵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阵地管理,落实《形势政策课》进人才培养方案、进课堂;打赢主战场,着力加强网络思政工作,有计划培植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特色网络文化工作室、优秀网络评论员和新媒体联盟;建强主力军,大力提升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
王洪波:坚持党性原则 把握时度效要求 深化“三进”“三入” 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
大学的本质在育人,育人的本质在德育。大学如何学习贯彻习总书记219讲话、819讲话等一系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融合的协同育人“舆论场”“文化场”,值得我们深思。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入耳入心入行”为目标,以“进讲义进课堂进头脑”为抓手,认真抓好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言传与身教结合,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学生。
一、教学与研究结合,以研促教,提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的理论说服力。一是融入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工作重点,年初有布置,年末有总结。二是融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托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农研究基地和华中农业大学政治与文化研究中心、廉政建设研究中心、青年志愿者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教育、认同等相关重大选题开展研究。三是研教结合。不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促进理论研究向教育教学资源有效转化,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系统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增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的理论说服力。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以行促学,提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的实践引领力。一是创新实践教学。坚持理论导向、需求引领,在尊重学生可选择性的基础上,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知行合一。将前期长期探索的情景教学体系升化为主题体验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整合教育资源。我校挂牌建设一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社情民意实证研究驻村观测点,建成一批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优质课程、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及相关课程网站,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MOOC改革试验,整合课程教学博客、教学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师生互动。三是推动协同育人。学校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组建独立建制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三支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党团课“三类课程”,宣传思想理论战线、教学战线、学生工作战线“三条战线”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言传与身教结合,典型引领,提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的文化渗透力。我校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与传统文化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学校精神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协同教育,立德铸魂。一是榜样示范。邀请吴天祥、赵广军等全国道德模范进校园,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和校外辅导员,聘请校内外院士等著名专家教授和华农好人徐本禹等身边典型进讲坛、进社团、进基地。二是品牌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为契机,以志愿服务工程、文明修身工程、红色教育、开卷有益·品读经典、“形势与政策”专题宣讲等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校训精神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三是凸显实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教育发挥了思想理论引领功能,坚定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涌现了2014年大学生年度人物安玥琦、2015年首批“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本禹志愿服务队等一批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的先进典型,产生了突出的育人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李金发: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讲述好故事
结合高校的四大职责尤其是育人和文化传承的职责,我个人体会学习贯彻习总书记219讲话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讲述好故事!
一是弘扬主旋律突出一个“主”字:无论是宣传思想还是新闻舆论,都应该明白,让我们工作的主人、我们服务的主角是谁,工作的主导方向是什么,工作主场、传播的主阵地在哪儿?习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即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始终站在党、国家、人民的立场,姓党、爱党、护党、为党,始终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管控好我们的育人方向和意识形态教育,不能吃着共产党的饭,拿着纳税人的钱,却做着掘墓人的事,说着吃里扒外的话,要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地用党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师生头脑、滋养师生心灵。
二是传递正能量突出一个“正”字:诚如习总书记所说,当期社会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新闻媒体应该服务大局、团结鼓劲!解决中国复杂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正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需要正气,干事谋事创业、忠诚干净担当需要正直。我体会,无论是传统的宣传还是新媒体,方法手段可以创新、内容形式可以多样、话语风格也可以更接地气,但有一点要始终坚持,即时刻传递满满的、暖暖的正能量,不以受众喜不喜欢、欢不欢迎为转移,那些一味靠吸引眼球、一味靠迎合献媚、一味靠猎奇花边的,还有所谓的标题党,注重只能是昙花一现,睡前饭后一笑了之,永远不会传承、引领和可持续。
三是讲述好故事突出一个“好”字:好故事可以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传承经典,我们既要讲好中国好故事,更要讲好华农好故事。记得香港出现占中事件时,国内的一些主流媒体跟风报道、泛泛报道,关注的是骚乱持续的天数、青年学生的参与及态度等等,而一篇《离开中国,你什么都不是》的好故事却先期在主流媒体缺失,而只能在微信朋友圈里流传!回到华农,“本禹志愿服务队”、“张启发、傅廷栋”好故事成为多少高考学子的志愿导向,点亮了多少华农人的前进航灯;“澡堂叔、绿化工”的好故事温暖了多少华农人的心灵,感动了多少华农学子。好故事需要挖掘,挖掘身边人、平凡岗、点滴事!好故事需要塑造,塑造好典型、高标杆、真模范,只有“真善美”才是经典的、永恒的、经久不衰和持续传唱传承的!
作为基层党组织和教学单位,肩负着一线的春风化雨的育人职责,更要思考如何把主旋律、正能量、好故事的宣传媒体使命和学院教师、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对接和融合发展!应该说,理学院的祝鑫工作室和“党员导航计划”正在努力给出初步的答案!作为“键对键”的补充,我们也在探索“面对面”的思政方式和师生融合共同成长形式。理学院在2015年推出“党员导航计划”,聘请所有党员教师和党外教授担任寝室导师,做到教师党员全参与、学生寝室全覆盖、导航内容全方位,导操行、导学问、导思想、导规划的“四导”中每项下面又有4项具体共16项的指导内容,从寝室建设、文明养成、学风引导、实践实习、创新创业、体育锻炼、就业指导等涵盖了大一到大四的成长发展的主要环节,引导教师而且更多是青年教师俯下身子、走进寝室、贴近学生。通过这种师生融合发展的形式,推进教师和学生互促共建、党建带团建,让师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还是那句话,育人者先育己、再互育共育,真正做到先立己再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