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全球视野比较下我国独具的特色和优势。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体现,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国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快速前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高校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就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实基础。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凝练成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最深厚、最独特的软实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需要彰显民族特色,亮出文化底色,只有扎根中国才能昂首走向世界,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世界上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素材,是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的亮丽名片,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底蕴。高校将成为推进国际传播的重要窗口,发挥传承和创新文化的中坚作用,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员、全程、全方位、全环境给予学生丰厚的文化滋养、浸润青年一代的心灵。要坚持贯穿结合融入,紧紧抓住学生和教师两个主要群体,在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中有的放矢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信念、锤炼品格,引导教师传道授业、立德树人,努力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弘扬者,成为铸就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中国人。
国际传播水平是检验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品质的重要标准。大学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推进国际传播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丰沛的教育资源,既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又具有人类性、稳定性。高校应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敢于通过国际视角衡量人才培养质量,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要有一颗“中国心”,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黄金一代”。一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利用精细的课堂教学将民族传统美德入芝兰之室,着力塑造大学生刻苦勤学、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二要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精致的二课堂社团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寓于能力培养之中,着力锤炼大学生修身自强、求索攻坚的出色品质;三要努力打通家庭、学校和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组织开展精深的社会实践锻炼,着力培养青年一代爱国明志、仁厚友善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四要强化网络空间的育人功能,重视网络这一移动互联时代的重要课堂,增强网上议题设置能力,利用精妙的网言网语与青年大学生共情共享,着力提升青年大学生审时度势、独善其身的综合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本”与“源”,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努力推进中华文化精神国际传播,展现其跨越时空和国度的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塑造“中国精神”,提升“中国影响力”。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