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盲从,自信向未来
——在2020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校长 李召虎
李召虎校长讲话(记者 刘涛 摄)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0年毕业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代表校党委书记高翅教授,向所有的毕业生及你们的家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培养你们成长成才的学校各条战线上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也向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给予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人类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世事变幻、人情冷暖。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先生曾表示:“我们不仅在对抗病毒大流行,我们还在对抗谣言的大流行,谣言的传播比病毒还快还容易,它和病毒一样危险。”
就是在这样一个突发的、漫天流言、焦虑不安的形势下,我们学校的师生果断地做出了判断和决定,并勇敢的投入到抗疫的战斗中。今天,我要为同学们的表现点一个大大的赞,大家不顾个人安危,有885名服务家乡社区抗疫的志愿者,914名服务抗疫一线家庭子女的志愿者,213名线上科普的志愿者,322名寒假留校的志愿者,还有更多的同学就地帮扶春耕生产,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
我还想告诉大家,面对疫情,学校率先实行校园全封闭管理,率先决定延期开学,率先启动了“云教学”“云服务”。疫情以来,全校1390位教师开设了1552个“云课堂”,组织了4416名本科生、1426名研究生学位论文“云答辩”,以及和同学们心贴心的云赏狮山春、“生命的声响”狮山读书节、“生命的脉动”狮山艺术节。疫情期间,学校的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医疗保护,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校园“吉祥三宝”。可以说,我们华农人以自己的方式,勇敢的面对挑战,战胜了各种困难,保卫了狮子山校园的平安,迎来了大家期待的2020届毕业生的专属盛典。
同学们毕业离校,能够送给大家带走的,除了“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的校训,还有我们“三不”的华农品格——不张扬、不浮躁、不盲从。今天我特别想和同学们说说“不盲从”。
做到不盲从,要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常讲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这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大考中,让我们对“四个自信”有了更深切、更立体的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党中央果断决策,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武汉这座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史无前例地宣布“封城”,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正是党和国家的坚定信念,精准防控、科学防疫、全民战疫,才取得了今天的战略性成果。面向未来,我们或许无法避免“黑天鹅”事件,但有了“四个自信”,就一定能够从中汲取磅礴的“硬核”力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做到不盲从,要保持崇高的价值追求。“宏农学,扬国光”是我校的初心使命。新冠疫情发生后,社区封闭、人员隔离,老百姓第一个担忧的事情是什么?大家都担心,万一没吃的了怎么办呢?很多人扑向了超市,买空了货架上的食品。很多人感受到,食品物质种类不丰富,生活体验就没那么好了。总书记始终强调要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讲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在平时,很难体会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我给同学们上了多年的关于粮食安全的课,大家从来没有感受过饥饿和食品短缺。从小到大,总是有足够的吃的喝的,物质非常的丰富,到哪儿只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吃得饱、吃得好。有人疑惑的问,粮食安全真的那么重要吗?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了食品供应充足、有保障,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何等重要。所以,我们要坚信“宏农学扬国光”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作为新时代华农的毕业生,大家要有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贡献的价值情怀和担当作为。
做到不盲从,要保持探寻真理的科学精神。著名微生物学家陈华癸先生,在1978年-1984年间担任我们学校的校长,他总结学校人才培养理念时说:“高等专业教育不可能提供学生一生需要的猎物,而是提供学生一支猎枪和使用猎枪的方法,而且即使是猎枪及其使用方法也是在不断更新换代的。”通过大学几年的培养,同学们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这是“不盲从”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利器。疫情一发生,我校动科动医学院的陈焕春老师、金梅林老师就带领团队师生,日夜奋斗在病原溯源研究的前沿。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2日到清华大学视察新冠肺炎科研攻关时,有一位女同学现场向总书记作了演示汇报。这位研究生叫单思思,她是我们的校友,2015年保送到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单思思同学1月19日回老家过年,由于新冠研究需要,第二天1月20日就又回到了实验室。我相信,同学们和他们一样,关键时刻都能做到不盲从,能勇敢的站出来,成为奋勇担当的逆行者。
做到不盲从,要保持开放友善的生活态度。这个世界是多元、多样和多彩的,每个人都要有包容心、宽容度、大格局。我校研究生白威同学,1月18日从武汉回到老家陕西。1月28日确诊并在当地医院隔离。在医院经历了14天的治疗,于2月10日痊愈出院,2月18日,他成为陕西省第一位捐献血浆的康复患者。白威同学把他战胜疫情的经历和心理历程写成文字发到网上,他告诉大家开始他很担心家人、以及接触过的医护人员由他而感染,当得知大家都安全时,他悬着的心放下了。他和大家分享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整个治疗过程满满的正能量,因此,当得知自己可以为救治他人捐献血浆时,他以友善之心报名做了捐献志愿者。
大家马上要走出校园,会面对很多新人新事,你们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但希望你们能够提醒自己保持开放友善之心。只有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大我”,不盲从才有意义。
同学们,大学生活为你们的人生插上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这是一双追求理想信念的翅膀,一双践行初心使命的翅膀,一双探求真理自由的翅膀,一双传递开放友善的翅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祝同学们带着不盲从的品格,在未来的征程中如虎添翼,展翅高飞。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