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9日,“长江日报”科教版图文刊发我校工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所设计的“餐具自动分类回收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武汉教育电视台随即做了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组也表示了关注。当外界给予了该团队四名成员极高评价时,该团队负责人陶海龙却说:“我们的今天的成绩永远离不开一个人,指导老师——陈红。”
一九八六年她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九零年本科毕业后分配到襄樊机电工程学校,九三年她再次走进华农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九六年研究生毕业后她留在了华中农业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我喜欢华农,因为它宁静,因为它自然,它是我一生的热爱。”陈红老师深情地说。
“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006年以来,陈红老师直接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3项,指导SRF项目4项,指导30多名学生参加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3个。经她鼓励、引导参加SRF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机械创新大赛等活动的学生多达上百人。
2009年,她获校教学质量一等奖。谈到教学的方法,她始终强调"面向工程",重视培养动态的、发展的、整体的科学思维方法,将工程设计思想融入教学当中,使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了解一个产品是怎样设计、制造出来的,促进学生形成“系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她同时时常提醒学生应用“工程”的观点,去观察周围的机械设备,使学生对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有完整、系统的认识。
“她经常会在上课的时候给我们讲一些她和她的同事正在做的课题,向我们介绍科研中的难点。这些东西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激发了我们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陈红老师班上一学生说道。
在陈红老师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上没有传统的试卷式的期中考试。她会结合科研或生产实际提出诸如“马铃薯大小分级”、“油茶果脱壳”、“香菇成行成列排列”等命题,让学生自由组团研究,促使学生积极查找资料,提供解决方案,学期末了时要求学生制作PPT讲解。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陈红老师耐心地进行一一讲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我们对她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严格”
严格治学是学生对她最多的评价,然而这也是学生最佩服的一点。作为一名女教师,对待学术她没有那种女性的温柔。
自从指导学生进行机械创新活动以来,陈红老师一直秉承“态度决定一切”的原则,对每一位参与的学生都严格要求。
当有学生想要参与到某些项目中时,陈红老师总是会严肃地告诉他们,“跟着我做是必须出设计样机的,不是说随便混混了事,哪怕是立项的项目,不好好做就换人。”
从最开始的设计方案审查到设计过程她都身体力行,经常为了一个方案和学生一起讨论很久。她坚信科学创新需要认真的态度以及踏踏实实地动手实践,这样才会有好的作品做出来。每当有学生问她,“老师,这样行不行?”她就回答到:“你不要问我行不行,你要问你自己行不行,因为不是我在做项目,重要的是你们要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们自己动手找材料试一试。”陈红老师说,“学生做创新实验重要的不是得到结果,而是整个过程中对于思维的锻炼。所以说即使是我自己动手确认过或思考出的方案也不会马上告诉他们,只可能是当他们想不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建议,这样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提升。”现在,她甚至给出自己写的专利样本,要求学生了解专利书写的格式,然后动手写专利。学生写的专利经常被她一次次打回,要求修改。
一旦团队确立,她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到办公室汇报进展情况,并布置下一步的工作任务。“陈红老师对我们很严格,每次她电话一来,我们就知道要汇报进展了,那是我们最怕的时候,一点做的不好就会被她说。不过没有她的严格就不会造就我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跟着陈红老师,我学到了很多。”张龙说道。
“和她一起工作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
陈红的办公室里很简单,几张方桌、两台电脑、一个柜子。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屋子里,每天都有很多的学生前来。陈红老师笑着说:“我这一屋子装的最多的就是人了。学生们来得多,虽然忙点但也挺快乐的。”
“你把那个含水率加一点减一点,再试一试。”、“测什么?你去看说明书,去测一测流动特性和堆积密度。”、“把想法确定好,你们看看下一步要怎么做。”每天,陈红都会被一拨拨的学生找到办公室,询问一些项目上遇到的难题。她不会告诉他们具体的解决方法,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想办法,或者是去网上查文献等。
2008年,陈红指导学生制作了“手推式垃圾清扫车”。整个过程中她们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如何利用人力自动清扫垃圾,如何让垃圾清扫车结构尽可能简单,这都让他们煞费苦心。“这时我们会一次次的做实验,一起交流,灵感往往是在实际动手中产生的。”陈红说道。
她们在设计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特别是资金方面,因为和生化产品、电子制作不同,机械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资金的投入非常大。在没有太多资金的情况下,她要求学生首先用软件进行三维模拟仿真,然后用纸板、木棍等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模拟试验设计。
“陈红老师总是在最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最恰当的地点给予我们最恰当的帮助,和她工作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陶海龙告诉记者。
“我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的简单、节约成本”
陈红在指导同学们做项目的时候一直对他们强调,一定不要虚的东西,结构越简单越好,尽可能降低成本。有时候同学会跟她商量,要不要再增加什么装置以显示堆头,她就会引导他们:“增加这个装置后的用处到底有多大,因此增加的成本与能耗有多少?”她经常在网上观看国、内外一些机械类的视频,对此她笑道:“这可以激发我的灵感。”
她还喜欢关注一些新型的仪器、设备,如果觉得对学科发展特别有用的就会积极地向老师们“推销介绍”该仪器的用途、意义,然后上报给院里。其中“质构仪”便是其中之一,质构仪是可以测量硬度、脆性、弹性等质构特性的设备。通过她的极力推荐,工学院耗资30多万引进这台设备。引进以后很受大家欢迎,已经利用该设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对于设备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她也会热心跟厂家联系,请求厂方安排专家过来指导维修。
目前陈红老师研究的课题有“基于视觉技术的香菇自动分级系统”、“鱼松压片成型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 “温室盆栽自动化输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等项目。
“希望能够组建机械创新实验室”
陈红老师特别羡慕工学院几年前就组建的电子设计实验室。她说,如果有一个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设计方案变成产品的实验室就好了。这样就不用辛苦地跑到外面找地方制作,不用花费太多的制造成本,可以不断地对设计产品进行改进。只有这样,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据说,工学院已经开始着手筹建机械设计实验室,只是组建这样的实验室,需要车、铣、钻、焊等机床,需要不同的加工材料及配件,这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
同时,陈红告诉记者,现在的学生有些是真的想做项目,而有些动机就不那么纯,更多的是为了名利。“所以,今后必须对学生进行选择,选择的关键就是态度。选择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布置命题,让学生提交方案,通过方案中所展现的东西来判断学生的态度,看他们是否用心,是否认真;二是通过金工实习环节选择动手能力强、自主性强的学生加入创新活动及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室,希望能够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工学院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和素质。”陈红老师说。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虽然教学和科研任务重,但陈红老师一直很重视自己的“班主任”身份。她现在所带的机制0903班的李俊同学说道:“很多同学一学期难得见班主任一次,可是我们班的同学几乎每个星期都可以见到陈老师。她亲和力特别强,同学们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她。”
陈红老师会经常找学生谈话,以此了解同学们的状态。2010年的冬天她去男生寝室转的时候,发现有的同学的被褥特别薄,就自己掏腰包为同学们买了十几个热水袋,还给有些同学送毛衣、外套和袜子。她甚至以寝室为单位邀请过班上的同学去她家吃饭。
由于工学院的女生少,陈红格外关心自己班上的女生,机制0903班的女生李晓静说:“有时候我们女生一起买菜去陈老师家和她 一起做饭,陈老师还将自己的围巾之类的衣物让我们试呢,谁穿得合适就送给谁。”在教学间隙,陈红喜欢给同学们讲一些哲理性故事和名人传记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奋进的人生态度。
“陈红老师在班会上还给我们讲析《弟子规》呢,她经常用她自身的例子来教导我们学会感恩,对身边的人多点包容,多些忍耐。”李晓静说。正是因为她对学生倾注了这样的爱心,在首届网络评选活动中,她被学生推选为工学院最受欢迎老师之一,同学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妈妈一样的老师”。
她发现,现在大学生面临的一个现状是心理素质差,情感失衡,道德缺失。陈红老师说:“心态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目前的教育很少能告诉他们怎么进行心理调节,引导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情感上找到心理平衡点。我自己本身很爱看书,正在筹划开这样一门德育类通识课,尽我所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培养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