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邢永忠:解析基因Ghd7

邢永忠,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专业方向:水稻分子遗传

(学通社记者 郑珊)2009年底前频繁的课题汇报和交流会议告一段落后,研究生们又能看到邢永忠每天早晨8点到夜晚10点坐在办公室里整理、书写论文了。2008年,邢永忠所在的团队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了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单基因Ghd7。2010新年伊始,他的科研小组又完成了一个在水稻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基因的克隆。

1999年6月,获得我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后,邢永忠便留校任教,同时进行水稻分子遗传和基因组研究。1996年在报考我校张启发院士实验室博士生时,邢永忠犹豫了。时年刚刚从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对张启发院士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极为了解。当时的他很难理解张院士每天“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然而,在进入实验室之后不久,邢永忠就被张启发和王石平对科研的热爱以及敬业精神感染,“那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两位老师让我对科研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现在,科研不仅是我的职业,更是我毕生的兴趣所在。”

2002夏天至2003年秋天期间对于邢永忠来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时期,在完成繁重教学工作之余,他还从事一个多效性基因的图位克隆工作,在课题进展的关键时期,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原来要分离的目标基因落在着丝粒附近区域,遗传重组受到高度抑制,用图位克隆策略分离目标基因几乎不可能。明知道一个重要价值基因在那个区间,可就是不能确定它具体是哪一个,邢永忠感到非常郁闷。“为了找到那个基因,我们研究了两年多。”邢永忠回忆道。在做了大量研究,翻阅参考国际上的相关数据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目标基因,即发表在NatureGenetics的Ghd7基因。

走进实验室,有心人会发现邢永忠办公室的门从来都是敞开的———他希望自己在办公室工作时可以听到学生们交流讨论声,以便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且及时给予讲解。尽管邢永忠每天的工作都非常繁忙,时常又要出差,但他对学生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关心却从未减少过。

“这里的老师都很好,但是像邢老师那样能够了解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干嘛,实验做到哪个步骤的老师可能就不多了。”在实验室学习了5年的鄢文豪无疑是极具有发言权的。邢永忠经常会静静地走到某个学生身旁,抑或会心一笑地走开,抑或驻足讲解,学生们都会惊讶于邢老师对自己手头实验的了解之深。

15年的努力,Ghd7浮出水面,这一基因对水道增产和生态适应性发挥着关键作用,有望在实际中推动粮食增产。目前,邢永忠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产量相关性状主效QTL克隆和Ghd7的分子机理解析上,这两块内容若进展顺利,研究工作将会更系统,深入,自成体系,都有可能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谈到预期目标时,他谦虚严谨地说道:“希望在3年内再克隆1-2个在水稻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因。当前,踏踏实实做好手头的实验上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