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姜道宏:用微生物给植物“治病”

姜道宏,植物科技学院教授,专业方向:植物病理学

(学通社记者黄龙龙)植物也会得病,细菌、病毒、真菌等导致的病尤其难办。植科院教授姜道宏17年的工作就是在浩瀚世界里寻找肉眼也看不到的微生物,以替代农药给植物“治病”,“以毒攻毒“。这样的办法既有效,又环保。因此在他的眼中,任何微生物都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1988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姜道宏开始攻读研究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确定了自己的科研方向———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植物病害。后来姜道宏的身份由研究生变为博士、讲师,再变为副教授、教授,这项研究却始终如一的伴随着他。

如此长时间的为植物“看病“,姜道宏不仅没有感到疲惫,反而是兴趣愈发的浓厚。“在做实验的时候,总会碰到一些意外的现象,但是每个现象背后,必然是有它的本质原因的”。姜道宏就是要不断的挖掘这个本质原因,以便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研究对象。

2004年的一天,姜道宏和同事去水稻试验田采集样本,意外的采集到了另外一种不知名的样本。起初,他和同事认为这两种样本是同一品种,但是在后面的实验中,意外发现的样本却显示出了不同的基因表达。顺着这个线索,姜道宏和同事不断的进行实验,终于发现原来是由于基因片段出现了水平转移。通过验证和反复的实验,一篇题为《两种真菌之间的核糖体基因的属间转移》的论文出炉,首次证实了某些关键基因是可以进行水平转移,打破了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的关键基因不能进行水平转移的定论。

菌核病是油菜的第一大病害,国内外学者研究了百余年,但控制它的手段仍不甚理想。在长江中下游这个世界最大的油菜种植带,菌核病发病尤其厉害,可导致油菜减产10%—70%。 一旦发病,农民只得喷洒大量农药,而这严重威胁到生态和食用油的安全。姜道宏及其研究团队专心研究一种叫盾壳霉的土壤微生物,它可以把病原菌吃掉,成为制服菌核病的“天敌”。这种“以毒攻毒”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探索病毒的进化、找到控制有害病毒的方法,能够为农民做点事情,姜道宏很快乐,“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有害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对粮食安全有个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除了给植物“看病“,姜道宏更享受给学生上课。几年来,先后承担了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的课程教学工作。他常有惊人之语,比如“教授如果不关注教学,对教授的头衔是一种浪费”,比如自称极度鄙视考试。

每学期前,姜道宏都会花大量时间来更新PPT讲稿,每一次备课都会及时修改不完善的地方。每节课他都会提前15分钟赶去课堂。姜道宏甚至形容,“上课就如打仗,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能发半句牢骚”。?他的课堂妙趣横生,充满想像力的生物故事俯拾即是:“一天一只牛吃饱了,把一堆屎放在那里,在这堆东西上有着很美丽的微生物———结晶水玉霉,此生物的孢子成熟后有孢子囊射出,射程可达1米,而它自己也不过180—470微米宽,1—20毫米长,生物界多么美妙……”

这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个性其实并不张扬。更多的时候,姜道宏只是沉潜与植物和微生物打交道。他有两个充满侠气干云霄的愿望:逐渐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在专业领域上能达到世界尖端水平。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