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狮山之子】吴昌银:跳出农门又去“种水稻”

吴昌银,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遗传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FPGG和The Plant Genome杂志编委。研究工作集中在水稻功能基因组、水稻育性和成花调控的分子网络解析等领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课题。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010年获湖北省第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12年入选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计划,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吴昌银考察绿色超级稻。

吴昌银考察绿色超级稻。

(文|学通社记者 陈媛媛 俞思远)近日,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吴昌银教授荣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资助经费为400万元。面对“巨额”人才资助项目,吴昌银比较淡然,“获得这项资助,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也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原创性科研的信心”。

背着稻谷去上学

1992年夏,吴昌银带着单薄的行李,只身一人坐了7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抵达华中农业大学,那是他第一次踏出农村。在八九十年代偏远闭塞的湖北江陵县,跳出农门成为“大学生”的吴昌银在当地可以说是“稀奇”。

由于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作物、农业生产等十分熟悉,吴昌银在志愿书上郑重写下了“华中农业大学园艺学”这几个字。“我很清楚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方式,也热爱农业生产,虽然拼命学习想跳出农门,但是学习研究农业和种地是截然不同的。”吴昌银说。

在责任到户的年代,家家户户终日忙碌于那一亩三分地中。所谓“读书人”,在繁重的生计压力之下,也不得不卷起裤腿,挽起袖子下地插秧。江汉平原一年种两季稻谷,7月下旬收割早稻,紧接着马上开始晚稻插秧。

“那时的日子现在想来还是很辛苦,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跳出农门,用知识改变命运。”在吴昌银的记忆中,中学时的每个暑假,似乎都是在抢收早稻、插播晚稻中忙碌度过。高中时期,每逢开学,吴昌银就得去找老师做赊账记录,待家中谷物收获之后,再把粮食换做学费。当初背着稻谷去上学的他,自己也没想到日后要和水稻打交道。

一个小基因中的大奥妙

吴昌银就读于我校园艺系蔬菜学专业,四年之后拿到该专业唯一的保送研究生名额,成为我校蔬菜育种专业的研究生,师从叶志彪教授开始做番茄的转基因研究。在研究生阶段,吴昌银体验到了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育种改良蔬菜的神奇,这也使他萌生了在分子生物学方向继续深造的想法。1999年,吴昌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张启发院士的博士研究生,从此与水稻功能基因组结下了不解之缘,博士毕业后吴昌银选择留校继续从事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

2006年,吴昌银远赴英国John Innes Center作物遗传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早在国内研究水稻基因组时,吴昌银就注意到了一个让他疑惑不已的现象:一个基因突变后,水稻便会停止抽穗开花,而这种现象在相关文献中从未被提及,学界也鲜有人关注这个问题。留学期间,吴昌银咨询了很多国内外的同学老师,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实验失误造成的。但经过反复考证,吴昌银坚信其中藏有玄机。在他看来,可能是水稻中存在控制抽穗开花的分子开关基因的突变体,导致其不能转换到生殖生长。

为了证实自己的假设,在半年的时间里,吴昌银查阅了大量以往的实验资料,整理思绪,鉴定了之前突变基因调控的网络后,他终于在2007年底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并将此基因命名为RIDI(植物成花的分子开关基因)。导入这个基因,可以正常地使水稻从营养生长转入到生殖生长阶段;去掉这个基因,水稻将一直处于营养生长阶段,只长茎叶,不开花、不结实。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抽穗期调控网络,解析基因调控抽穗期的分子网络,无疑对水稻及其他禾本科作物的育种有着重要意义。

谈及科研,吴昌银说,做科研忌浮躁,需要脚踏实地。从攻读博士时期开始,一直到现在,吴昌银和他的团队创建了13万多份水稻突变体材料。他把每一株水稻比喻为小汽车,把水稻基因组比为小汽车中的配件。正如去掉油门汽车会出故障,把水稻基因组中的某个基因突变掉,水稻植株亦有转变。这样一来基因组就相当于一个工具,可用来研究每个基因的功能。

做科研是最大的“爱好”

“吴老师做科研非常严谨,要求很高,是个苛求完美的人,不容瑕疵。”李燕是吴昌银老师所带的7个博士生之一,她说,吴昌银每半个月都会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本,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做详尽的实验记录,这样后期阶段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实验记录找到原始数据,有据可循。

吴昌银的桌子上放有三本笔记本:工作安排笔记本、实验记录本和读书笔记本。从本科阶段开始,做笔记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22年。如今做研究时看到的一些经典文献,他都会在读书笔记本上记下创新点,琢磨怎么和自己的实验结合起来。在他的实验记录本上,工整的字迹记录下了每个研究生的课题内容、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还有自己指导学生的想法。

在李燕眼中,吴昌银是个简单生活主义者。他的生活轨迹很简单,也很有规律。早晨去作物楼的温室里看水稻材料,再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跟进实验进度。他总是最早到实验室,却又最晚离开。学生们都说,做科研就是吴昌银最大的“爱好”。

吴昌银说,“科研工作者应把外在的东西看淡一点,尽量减少外界干扰,本本分分、踏踏实实、一门心思花在科研上。”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