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记者涵旗 何能)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家在仙桃农村的梁运祥考取了华中农学院微生物专业。当时的他并不了解微生物,只有个模糊的印象,觉得微生物就是有害的细菌。
数十年后,经过他点石成金后的神奇微生物,可以治理湖泊污染、养殖水体污染,还可以处理猪场废水,成为了这位“治水教授”袖中的宝贝。
梁运祥教授在展示微生物技术修复污染水体
湖泊治理:百湖之市的“城市合伙人”
浩浩长江奔腾而过,166个湖泊星罗棋布,江湖水系发达,一直是武汉这座城市的骄傲。然而,武汉的湖泊不断被污染、蚕食,能达到可以饮用水质的湖泊屈指可数,剩下的多是劣五类水质。“水臭了”成为百湖之市难言之痛。
“中国的湖泊河流治理走了不小的弯路。”梁运祥拿云南滇池的治理举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家支持下,云南省、昆明市一直在下大力气不懈地治理滇池,用水生植物、动物生态修复水体,总投入500亿元,收效却甚微,水质依旧是劣五类,每年给给昆明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梁运祥说,当我国还没做好准备的时候,水污染就来了,并且污染速度快、程度重。最初,借鉴西方国家采取生态恢复的方法,“但污染太严重了,很难恢复过来。所以用微生物充当先锋,在较短时间内改良水质,再通过植被、湿地来缓慢恢复生态平衡,才是中国治水的出路。”
梁运祥和他的团队,花费近20年时间,从自然环境中筛出多种净水微生物,大量扩增培养,制成标准化菌剂,再投入到被污染的河流湖泊以及工业、养殖废水中,用“食污菌”吃出清亮的湖水。梁运祥和记者打趣道,如果把微生物净水看做篮球比赛,他的研究方向就是从人群中针对性地找到一个战斗力爆表的姚明,再大量复制,让整体治水效率得到提高。
近几年,他的团队利用这项技术,成功治清了北京大观园、漓江之源桃花江等全国数十个湖泊河流,仅武汉市内就有水果湖、紫阳湖、菱角湖、四美塘、沙湖、北湖、后襄河等,让“大江大湖大武汉”继续依水而生、因水而兴。
2016年12月,第二批武汉“城市合伙人”名单公布,95名海内外高层人才入选,梁运祥名列其中,与一个城市达成共同推动创新发展的约定。
猪场废水:提出“8块钱”的中国方案
养猪场由于废弃物排泄量大,难以及时处理,往往臭气熏天。在有的国家,实行生态补偿消化配额制,规定必须在养殖场周边按照养殖量配备相应的空地用来自然消解处理废水。但在我国,人地矛盾突出,不可能慷慨地划拨出这么多土地。
微生物不仅可以代替鱼药,畜禽养殖和工业废水也是“食污菌”的菜。梁运祥将治理水产养殖水体的技术改进后,研发出了针对畜禽养殖废水和工业等难处理废水的菌剂。
“以前,养猪场臭气熏天,水污染大,周边居民怨声载道。采用了华中农大的净水技术后,猪场污水不但没有臭气,还得到了很好的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用水1万多吨,附近村民争着用处理过的水洗衣服。”武汉市江夏朝晖猪场负责人范瑞志算了一笔账,猪场存栏5000头、年出栏1万头,日平均排水量30吨,采用该技术后一年可节约水费近3万元。
梁运祥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利用微生物,每吨废水的处理成本1.7元左右,而一头猪一天产生的废水约为20升,生长周期按180天算,养一头猪的污水处理成本只要8元钱,基本上所有的养殖户都出得起这个钱。
2014年,湖北省科技厅在武汉召开的“养猪废水多级生物优化、全回用、零排放高效处理新工艺”课题鉴定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在针对猪场废水处理及回用的高效菌种综合应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修复养殖水体:用微生物代替抗生素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水产行业迅猛发展,水产养殖量占全球70%左右,不仅满足了中国人的蛋白质需求,生产余量还可向美国、欧盟出口。但2000年前后,国内抗生素等鱼药的残留问题严重,大量的出口水产品被国外退货。
“国内的养殖业发展太快,密度太大,养殖户通过大量投放饲料来追求高产,水体营养过剩就容易爆发鱼病,于是又大量投放抗生素。”梁运祥指出,鱼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残留的抗生素还会进入人体对健康有影响,想要解决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关键在于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
“神通广大”的微生物再次派上用场。从2000年开始,他不断从土壤和水体中筛选净水作用的微生物,最终筛出了硝化菌、反硝化菌、COD强化降解菌等多种高效净水菌。
梁运祥指导学生成立微生物净水创业企业
2015年7月,梁运祥指导的博士生吴定心联合3位硕士毕业的师弟师妹,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了以微生物净水为主业的武汉水之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9月,吴定心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登上了央视财经频道的“创业英雄会”节目来融资,当场就有三位天使投资人进行了抢投。当年10月,他又拿到了武汉东湖高新区第九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的资助,获得100万元无偿资助和100万元股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