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当前,全党上下正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对于高校而言,这是立德树人的必修课;对全国重点实验室而言,更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必答题。唯有以作风之实筑牢科研之基、育人之魂,方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注入强大动能。
祛虚务实,回归科研本真
科研之道,贵在求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调“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其在科研领域的落实,应体现为对浮躁风气的抵制,对严谨作风的坚守。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更要牢固树立“严”和“实”导向,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项目立项、成果验收、经费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全过程监督机制,推动学术诚信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交规式”惩戒机制,增强科研人员的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之间走深走实,把更多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落到产业一线中,真正服务国家战略所需。
廉洁从教,筑牢师德基石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更是教育的根与魂。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价值观的塑造者。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高校的落地,必须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日常管理和行为规范中。全国重点实验室要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紧扣项目申报、成果署名、经费使用等重点领域,织密制度“笼子”,压实监督责任。同时,要以“狮山大先生涵育工程”为引领,以身边榜样弘扬优良学风、强化育人使命、涵养家国情怀,努力做学生人生路上的“灯塔”和“标杆”。
严管厚爱,激发青年活力
青年是科研队伍的“活水源头”,是创新攻坚的中坚力量。抓好青年就是抓住未来。全国重点实验室要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既立规明矩、引导方向,也搭建平台、给予支持。通过“青年学者重点培育项目”及“三位一体”导师机制(教学导师、学术导师、产业导师),推动青年人才在协同指导中提升科研能力、坚定学术志向。通过“章文才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狮山园艺节”等文化育人载体,营造向上向善的成长氛围,不断激发专业热忱、厚植强农情怀、提升兴农本领,助力青年师生在科技创新主战场挑大梁、当主角。
常态长效,厚植制度优势
制度建设是作风建设的根本保障。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要“一时之为”,更要“长久之功”。全国重点实验室应坚持以制度管人、以规范促效,着力提升制度执行力与监督穿透力,做到责任明晰、管理闭环、问效到底。同时,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构建“党建引领、管理主责、师生协同”的治理格局,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高质量管理推动实验室高水平发展。
科研育人之路,始于作风,成于实干。面向未来,我们要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弘扬优良学风、涵养育人生态,引导青年茁壮成长、科研人员潜心攻坚,在厚植家国情怀中锚定强国使命,在加强作风建设中书写时代担当,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和服务农业强国战略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本文作者系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卢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