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在我校荟十学生宿舍的同学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那就是由学生自己踩出的从荟十超市水泥路通向荟十大门的捷径小道发生了变化。一群施工人员正在原来的黄泥小道上铺上水泥并嵌上鹅卵石,使原来又窄又不文明的草坪路变成即方便学生又不破坏草坪的贴心路。
从刚开始的没有路,到后来的人为的从草坪中踩出一条路,到最后有关部门把它修成一条路。这小小一条路的变化引发了笔者一系列的思考。
首先,我在为什么会人为的从草坪中踩出一条路?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走水泥路很不方便,去过荟十的同学都知道这一点,要绕一个大圈。只要是人,都会有走捷径的想法,不用修路,同学们自己很自发的就走出了一条路,这正印证了鲁迅先生的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想,这和我们同学的素质高低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有干净好走又方便的水泥路,谁会去走又窄又泥泞的黄泥路。
在这里,就要思考我们学校在某些方面的建设规划了。不止在这里一个地方,还有其他不少地方,都存在着路的布局不合理的情况,所以才产生了很多屡禁不止的“草坪中开路”的现象。当然,有一些地方的路迂回曲折是设计者的精心设计,目的是想让大家放慢脚步,在美好风景中驻足欣赏。而我们大多数的同学哪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为赶上课都顾不上吃饭,下课后还要赶回拥挤的食堂排长队。这也是三教前那一块草坪上的路不断出现的原因。
想到有关“路”的规划,我不由得想起外国的一个例子。有一个公园设计师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他并不着急在新建的公园里铺路,而是全种上草坪,几个月过后,公园里自然出现了很多人为踩出的小路,然后再这些小路中选择人流量比较大的路把它修建成最终的硬石路。这样子修成的路自然是大家最喜欢走的路径,自然不会出现人为踩出新路的问题。
这样先踩路后修路方法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其实,我们见到的很多踩踏草坪的不文明现象的产生并不只是公民素质问题,往往还有这样类似的客观原因。只有解决这些客观的原因,解决问题才更有希望。
在这里,我很欣喜地看到我们学校有关部门的行动,这样的行动是积极的,人性化的,是灵活变通有助于解决问题的。
一条路的变化表明了我们学校有关部门对校园细小问题的关注,对一些和同学生活直接相关问题的重视,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在某些方面做的积极改变。我相信,如果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能想这样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广大同学对学校的满意度、认同感就会加强,建设和谐校园的口号也就更实在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