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学校2012年自主选拔招生考试顺利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余名考生怀揣着爱农的激情、学农的梦想、成长的希冀,参加了选拔测试。考试现场一位来自辽宁鞍山的考生引人注目。他叫徐英杰,生在城市,家境殷实,喜爱拉小提琴,自小对动植物有感情,他的志向是考上农业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当一名有前途的“农场主”。笔者不禁为这样立大志的考生叫好!
徐英杰千里迢迢报考农大,源于他对农业的热爱和信念。对于他的选择,并非所有人都赞同和看好。一种看法是农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从事农业没有前途也不光鲜。实际上,农业关系国计民生,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就是关乎国运影响全球的重大战略。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当下的农业早已不是自给自足、刀耕火种的小农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地位,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现代新型农业。另有一种看法:高等学府培养种田的农民,是不是一种倒退?笔者以为,倘若还是以传统耕作模式“独善其身”,守护“一亩三分地”,这样的学生姑且说是培养模式和效果的一种倒退,那么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职业农民和领袖型、领军型农业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进步,恰恰是一种进步,也正是农业大学的职责和本分所在。
其实徐英杰梦想的“农场主”,近年来在国内并不鲜见,在美国等现代农业大国,职业农民较为常见,动辄耕种数万亩乃至几十万亩土地,不少人拥有高学历、高职称,依靠规模生产和一批“农场主”,美国以不到2%的农民人口,支撑了全美需求并成为了全球最为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世界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预言,未来数十年,农场主将是美国乃至世界最易致富职业,收入增长将超过华尔街。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9年关注农业,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培育职业农民、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决心。这也应成为农业大学办学和育人长期坚持的重大走向。我们应该立足农业特色,围绕“三农”等重大产业、战略需求,做足农科文章,唱响农业品牌,培养农科人才,实现特色发展,引领推动社会进步。
徐英杰能否就读农大未见分晓,但他的“现代农业梦”肯定会延续。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的志向不仅远大,而且时尚,值得倡导发扬。如何发掘并培养更多的胸怀大志的“徐英杰”,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使命,如何将“徐英杰”们培养成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们每一位教师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领域、各环节是否都做好了应对,这都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