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时评
首页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课堂”进化学

编者按: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入进行,有关研讨也是如火如荼。此前,食科院相继投来两篇分管教育教学的院长对课堂教学的评论文章。今天,生科院本科生姚彬同学在这则言论中,表达了作为普通学生对大学教学的思考,以及对更好课堂的渴望。现将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春天来了,狮山脚下焕然一新,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走进课堂,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课堂、老师也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课堂在变,课堂又没有变,变的是外在形式,不变的是那份愈浓的师生情。

课堂的“遗传”:提供猎枪而非猎物

我喜欢陈雯莉老师的微生物课,理性而系统,严谨而发散。课上聚精会神地听讲、记笔记、复习、查资料……有兴趣,有劲头,却不敢有“怠慢”。不知怎的,想起了陈华癸老先生,想起了在《百年华癸》里,在理科基地楼前凝视远方、托腮沉思的那张慈祥面庞。陈华癸先生、李阜棣先生、周俊初、赵斌、陈雯莉、何进,数着这些师长的姓名,就能想象他们的课堂,触摸他们的风格,这,应该是一种精神之光、思想之火,及其在课堂的“遗传”吧。

陈华癸先生曾说,高等专业教育不可能提供学生一生所需要的猎物,而应递给学生一支猎枪,告诉他们使用猎枪的方法,而即使是猎枪及使用方法,也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的。现在老师们的课堂,正是遵循这一理念,注重基础理论、讲求方法、系统化知识,“穿针引线”,教学相长。

“杏坛设教心馨桃李三千树,皓首穷经领袖风流一百年”。缅怀陈先生的这幅对联,不仅是他一生教学育人故事的生动写照,也将激励如今狮山下的教师们,继承并创造性地将他们的理想信念、高尚情操、扎实的学识、仁爱之心发扬并“遗传”下去,将狮山脚下不断涌现的生机,传送到祖国大地,传送至世界舞台。

课堂的“变异”:从“翘课”到“俏课”

课堂,变了。少了一直念课件的老师,多了有“个性”的“男神女神”;睡觉玩手机的“神游者”不见了,趣味盎然的“学霸们”争抢前排;曾经的短暂沉默,也已被欢声笑语打破。“琴声”一起,“笙箫”相随。

打开南湖新闻网人物专栏,停不下“读”老师们的冲动。教学生“滚雪团” 的“书袋子”孙剑老师、谜一样的李莉老师、幽默的“男神”赵微老师、 善于“备学生”的梅婷老师……他们用真心、用真爱,创造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俏课”,让学生为之倾倒,为之着迷,为之“传染”。这样的“俏课”成功地K.O了“翘课”,同学们在课堂上,不仅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更是在“读”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过程中,有了崭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丰富了人生思想,创造了向前的动力。张红雨老师曾在课上对学生说,生命显然不是一个孤立系统。我想,老师们正是深谙这点,才能用爱打开同学们的心扉,让心灵一起飞翔!

课堂的“进化”:走下讲台,一步之遥

“今天咱们角色互换一下,我来当学生,大家当老师提问我。”进化生物学第一节课上,张红雨老师这样说。“在我看来,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回答。”受到老师鼓励,大家踊跃起来,提出了与人类进化、病毒与细胞起源、合成生物学、表观遗传等相关的问题,张红雨逐个回答,并将多学科知识、最近研究进展结合起来解释,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我窃想,难怪有iGEM团队的同学会有“我完全被雨哥‘征服’”的感慨。

课堂,在很多人眼中,乃是一个有三尺讲台的神圣之地。为何有讲台?部分原因是可以彰显教师神圣的“权威”地位。但是,一直在上使学生心存敬畏,不如经常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只这“一步之遥”,这样不仅促进师生彼此的了解和课堂教学的开展,更有助于增进师生情谊。

据说,大约2007年初,熊立仲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每位同学发自内心地问10个和本专业课程相关的问题。一周后,他收到了全年级3个班100多位同学的1000多个问题。如“是否可以根据已成功的‘荧光猪’,制作‘荧光花’照明以节约能源?”“能否将老庄的思想应用于课程中?”等问题,熊老师十分惊讶,给全院老师发了一封连用了6个“谢谢”的邮件,恳请大家都来帮助学生回答这些“离经叛道”的问题,这也就是从生科院发起的“千问计划”。

如今已至2015年,时代在发展,信息剧增,今年也恰逢四年一度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创新方法、提升质量”是其主题。大学生需要的很多,但在2015年,首先请给我们一个更好的课堂,灵动的课堂,个性的老师。学生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需要方方面面的信息及如何处理寻求有用信息,更需要在基础知识储备之上去开阔思维,更需要的是在课堂上获得情感的交流,找寻心灵的释放,得到人生的启迪,获得全面、自由的生长。

我们期待的课堂,将继续在时代的“选择”下,向前“进化”。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