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副校长张献龙教授在新闻网撰文指出,“导师要视研究生为科研伙伴,做到师生互为师。”笔者以为,“科研伙伴”说,是对“老板与民工”说的有力回应,这也应该成为我们深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最好注脚。
喊导师为“老板”似乎积习已久,并渐成一种潜文化,不管研究生乐不乐意这样喊,导师乐不乐意听、听着顺不顺耳,校园里,“老板”声此起彼伏,大行其道,与此对应的是,“民工”、“高级打工仔”似乎应运而生,传统“点对点”、“面对面”的师生关系、从游之趣,不断异化为师生难得见面的“键对键”,或者发包工程式的“上对下”。今天见老板了吗?也便成为了研究生相互打趣的问候语。
副校长率张献龙在文章中明确表示:导师在“四有”的基础上,还要具有浓厚的创新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严谨的治学作风,要视研究生为科研伙伴,做到师生互为师。
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科研伙伴”说,其实并不新鲜,但这一称谓的转变之间,却很好实现了师生关系的回归,切中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数据表明,研究生的科研产出可达人均1.5篇SCI,博士生高影响因子第一作者论文发表率更达8成以上,毫不夸张的说,研究生已经成为学校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重要依靠力量乃至是重要力量。他们的学术素养、批判精神、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科乃至着一所大学的科研产出、学科实力,甚至是未来的重要竞争力。
现在都在谈论教育的正本清源。如果说,大学本质,在于学术共同体;那么,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于责任与爱,在于师生的教学相长、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从游之乐。而我们华农,一直有着这样师生相互砥砺、携手同行、共攀科学高峰的师德风范与传统,也流传了不少佳话。
师生关系是校园永恒的话题,追求真理、崇尚科学、致力学术也是师生的价值追求。在真理于光的指引下,研究生朋友们,“老板”其实远没有那么可怕和刻板。名师出高徒,名师不寂寞。既然导师对“伙伴”关系有着这般清楚的认识,发出了热切的呼喊,那么,让我们从现在起,让“老板”走开,让我们研究生和导师成为密切的朋友和伙伴,共同驾驶科学的航船,中流击水,抵达未知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