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华中农业大学成功举办了第六十届体育运动会。与以往历届学校运动会不同的是,这届运动会的名称由往年的“田径运动会”,变成了“体育运动会”,而且将从此一直沿用下去。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点,运动会名称虽然只改变了两个字,但却旗帜鲜明地宣示了这所大学体育育人的决心。
无体育,不狮山。自1952年举办第一届运动会以来,学校历届运动会沉淀下来的体育精神,早已融入一代代华农人的血液,成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不竭源泉。校运会健儿们顽强拼搏的精彩瞬间,不仅被精心剪辑成视频发布,其中的代表性影像还被放大悬挂在东运动场东看台前。今年74岁的退休工人蔡润利,就在运动场上发现了自己当年参加运动会的图片,他在1995年荣获华农第34届运动会男子1500米冠军。这位一直热爱运动并带动家人一起运动的老人,至今也从未放弃锻炼,他以自身经历在运动会现场勉励青年学子“把体育锻炼当成习惯,以强壮的体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这种薪火相传的拼搏进取精神,更是在如今的运动竞技场上不断发扬光大。今年的运动会上,就有三位运动健儿刷新四项校纪录,其中经济管理学院朱玉傲同学分别打破我校学生男子400米、200米两项纪录,而经济管理学院郭孜萱同学和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李梓豪同学更是分别打破了此前自己保持的女子跳远纪录、标枪纪录。这些不断刷新的纪录,是学校历届师生创新奋进、勤读力耕精神在运动竞技场上的集中展现,是所有华农人无畏进击的生动写照。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光荣榜上赢得一席之地,但仍然在各自的领域不屈不挠精进不止,这种不断超越自我,奋斗不息的精神,正是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底气所在,也是每个人最终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不二法门。
无体育,不青春。伴随着名称的改变,今年学校运动会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在田径竞赛项目之外,特别设置运动嘉年华板块,搭建平台鼓励普通师生体验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与去年初步尝试增加趣味性运动会不同,今年的运动嘉年华在兼具趣味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回归运动本身,鼓励师生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运动项目中增进交流促进理解,在真实的体育运动情景中促进师生融合。开幕式上,特别增设弹力绳健身操,全场师生手持多彩的弹力绳,跟随领操员一起在音乐声中欢快舞蹈;“冠军时刻”分享会,曾经取得运动佳绩的师生倾情分享自己的运动感悟;“燃情时刻”健身公开课,可以跟随教练学习体验街舞、格斗、减脂塑性操;器械运动体验,可以摇战绳、骑动感单车、举重、体验自由力量器械运动等;挑战项目则需要在指压板折返跑、足球保龄球等项目中赛出自己的成绩。
全校师生在无差别体验这些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中,互相合作增进理解,无疑是自由平等、互促共进的理想境界。体验运动项目的过程中,不再有师生之间的明显界限,不再有专业身份的区隔,人与人之间仅仅是单纯的运动兴趣和偏好之别。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齐迎春老师就与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的同学现场随机组合完成了“极速四项挑战赛”,并由衷感叹到:“他们的朝气和活力感染着我,感觉自己也变年轻了。”工学院罗承铭老师则在近距离体验武术魅力后禁不住为同学们点赞:“这些‘小老师’很不错!”
无体育,不人生。生命在于运动,古今中外的无数名人都对生命与运动的关系进行过精辟的阐释,认为运动对于人生影响深远。居里夫人甚至认为,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落实立德树人,培养追求卓越的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就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每个人一辈子的幸福着想,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强化体育育人,不断丰富体育资源创新资源供给模式,让每一个人都愿意并且都能够方便快捷地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最终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
如今,很多人都认识到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但能否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真正落实,还需要很多配套工作。今年体育运动会的一个有益尝试就是,让全民健身的场景真实地铺展在所有人面前,大家不仅可以自己大胆尝试自由展现,也可以近距离了解自己原本不太擅长甚至完全陌生的项目,拓展自己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丰富运动体验进而相互促进。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曹扬荣老师曾因膝盖受伤做过手术,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仍然坚持出现在教工男子1500米赛场上,他说:“我也想通过奔跑影响我的学生们,希望他们有更多的激情和梦想。”
“为咱们华农打call,非常棒!这就是心中理想的学校,团结、竞技、友谊,向上!”一位家长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下面留言,为自家孩子前几天参加新生杯乒乓赛,周末又有运动会表达了由衷的喜悦:“这么多机会,希望孩子的体育技能在学校能更精进。”体育育人,这是家长的期盼,更是大学的使命!
(本文作者系文化办 杨正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