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程菲 裴健)10月18日上午,由资产经营与后勤保障部牵头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饮食文化与美食制作》在荟园食堂二楼“服务育人劳动教育基地”正式开课,课程面向外国语学院外语2025级全体本科生,首批共有17名学生选课报名。
第一堂课围绕湖北饮食文化与热拌菜制作为内容展开,以“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分组实践”的授课方式进行。在理论讲解部分,邀请了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谢定源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中国饮食文化基础知识讲解。谢定源系统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分别从饮食文化的概念、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楚菜文化的历史与特点、美食制作基础知识等七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阐明了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中国饮食的核心理念。他还讲解了中西方人对饮食态度的差异,即西方人采取“科学实用”的态度,中国人则采取“艺术”的态度。

食科院谢定源讲授中国饮食文化(通讯员 程菲 摄)
在示范操作环节,后保部饮食服务中心厨师长廖常喜师傅为大家演示了土豆丝的切法,并在过程中不时地进行强调“使用刀具时要千万小心,遵循‘切菜远离指尖、刀刃注意朝外’原则”“土豆丝的规格要与一元硬币厚度类似,确保生熟一致”“为防止切好后的土豆丝氧化褐变,需及时放在清水中浸泡”等关键点,为方便同学们看清楚演示过程,现场还配备了摄像机显示器将切菜过程同步展示到大屏幕。

廖常喜展示刀工技巧(通讯员 程菲 摄)
在分组实践环节,同学们3人一组,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热拌土豆丝”,有的同学进行去皮、清洗、切丝初加工操作,有的同学对土豆丝进行焯水加工,有的同学烧油、调味、拌制。菜品完成之后,廖师傅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品尝点评。

廖常喜点评同学们的劳动成果(通讯员 裴健 摄)
课后,英语2503班杨皖豫同学说:“这是我学会的第一道菜,非常满意这次的授课内容,老师非常仔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如何去做,而且还有现场指导,我感觉做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我很期待下一节课的内容。”英语2503施佳怡同学讲道:“这真的是一场从理论到亲手实践的色香味俱全的学习体验!既学习了中国特色底蕴深厚的饮食文化,更在专业大厨的指导下制作了菜品,体会到了“厨艺”背后的严谨与乐趣,美食也变得更有温度了!”

同学们的劳动成果(通讯员 余茜 摄)
据了解,该课程是后保部首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也让我校后勤工作者实现了从“不上讲台的老师”到“走上讲台的老师”的身份转变,课程共设置32学时,分八个章节围绕湖北饮食文化与热拌菜制作、沔阳三蒸、红烧武昌鱼、排骨藕汤、食堂劳动教育、中式面点、西式烘焙及技能展示等内容展开,让同学们在深入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也能掌握一定的烹饪制作科学原理和烹饪技能。
审核人:杨胜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