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史东伟 周小乔)当夜幕为校园披上静谧外衣,华中农业大学建安部能源管理中心的“节能哨兵”整装出发——这支以校园管理党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为骨干的队伍,手持探照灯、怀揣巡查表穿梭楼宇查隐患。他们依托信息化手段打通“后台预警-前端处置”全链路,将党支部的组织优势与技术优势深度融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节能实效。五年来,学校实现生均用水降幅32%、生均用电降幅5%的成绩,让党建红与科技蓝交织成校园节能的鲜明底色。
“党建+科技”织密节能“责任网”
校园管理党支部将“节能攻坚”列为年度核心任务,创新构建“党建+巡查+信息化”工作体系:一方面推行“支委包片”机制,将全校划分为5个责任区,覆盖所有楼宇,明确支委对片区节能工作负总责,把组织生活与巡查任务深度绑定;另一方面推动党员技术骨干牵头搭建能源物联网中台,通过智能算法实时捕捉“异常高耗”“设备空载运行”等问题,自动生成精准的《节能隐患处置清单》,实现“问题早发现、线索不遗漏”。支部还定期开展“节能技术研讨”主题党日活动,讨论现场隐患识别技巧的同时,也培训人员中台数据解读方法,让党员既会“线下查”,更能“线上判”,严格执行“后台预警-党员派单-前端处置-数据核验”闭环机制。如今,学校水损耗从8%降至5%以内、电损耗从5%降至3%左右。
“后台+前端”打造响应“加速度”
围绕“信息化预警、党员快处置”,校园管理党支部发起“我是党员我先上”行动:一旦能源中台监测到异常能耗数据,系统会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推送至对应责任区党员,党员立即组建“1小时响应小队”上门处置。今年以来,该模式已累计精准处置能源隐患200余起,平均响应时效严格控制在1小时内。今年暑期,中台监测到第二教学楼用水量呈阶段性异常偏高,负责该片区的党员迅速带队排查,凭借数据定位与现场勘查,精准找到墙体暗漏点,仅用45分钟就完成修复,避免了漏损浪费。日常巡查中,党员还结合后台数据锁定高耗区域,重点检查空教室、实验室等场所,联动楼宇管理员成立“党群监督小组”,及时关闭未断电设备、张贴节能提示,推动校园夜间用能同比下降约20%,“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基本杜绝。
“数据+实干”激活绿色“新动能”
校园管理党支部始终锚定“业务难点就是党建重点”,把节能数据改善作为检验支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针对此前水电平衡数值偏离合理范围的问题,支部依托能源中台的历史数据与实时监测结果,成立党员攻坚组,连续3个月分析各区域、各时段能耗规律,最终制定“分区域精准采集”方案,重新梳理水电表计上下级关系,将水电平衡度控制在规范范围内。在支部的带动下,学校生均用水从102.15吨降至69.77吨、生均用电从3011.98度降至2851.11度;支部还组织党员走进班级、宿舍,解读实时能耗数据,普及节能知识,带动师生共同参与节能行动,让党建成果与科技赋能深度融合,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筑牢“红色屏障”。
审核人 石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