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俊真 徐嘉楠)7月16日至19日,经济管理学院组织教职工赴河北省正定县、平山县西柏坡村、阜平县城南庄等地,开展暑期国情研修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温“赶考”初心,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与育人使命。
知之深而爱之切,平易近人为人民
7月16日下午,研修团走进正定县委大院,在两棵百年古槐下,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定探源”情景微党课,回顾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奋斗岁月。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段段鲜活的故事,生动体现了青年习近平与百姓同吃同住、真刀真枪解难题的务实作风,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坦荡无私的品格,以及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农林经济管理系青年教师孟盟表示:“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品质是永不过时的,我们要将这份精神财富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强大动力。”
7月17日上午,研修团成员共同聆听了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王树臣教授主讲的《习近平在正定》专题讲座。讲座以“来正定、入苦海、真刀真枪干”为主线,通过习近平总书记与正定百姓“同吃同住同奋斗”的1000多个日夜的生动叙事,全景式展现了其“知之深,爱之切”的为民情怀。王树臣在解读中强调,这六个字深刻凝练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始终扎根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赤子之情,这铸就了其“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执政理念的重要思想源头。讲座结束后,经济学系副教授郑宏运深受触动,他谈道:“习近平总书记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改变正定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典范,这份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情怀,正是新时代知识分子应当秉持的初心使命。”
进京赶考艰辛事,再看不老西柏松
7月18日上午,研修团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赵靖饱含深情地讲述了1949年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的历史故事,再现了革命先辈们在胜利前夕依然保持高度清醒、矢志艰苦奋斗的崇高风范。他特别强调了“两个务必”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和现实要求,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永葆初心、拒腐防变、担当作为。经济学系副教授黄勇在交流中提到,土屋木桌见证了“两个务必”的诞生,这是在提醒我们要时刻注意以“慎”防腐、以“勤”兴业、以“民”为本,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下午,研修团参观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这里曾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中枢,馆内丰富的史料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边区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纪念馆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新闻工作者邓拓同志在根据地的光辉事迹,以及他的女儿——“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邓小岚老师扎根阜平马兰村义务支教18载,用音乐改变山区孩子命运的感人事迹。父女两代人,跨越时空,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深沉大爱,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周品感慨道:“重温党史,更觉责任在肩。我们要把红色基因融入课堂,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正定古槐到西柏坡松涛,从“知之深,爱之切”的为民情怀到“两个务必”的赶考箴言,研修团在红色沃土的行进中,完成了一场信念“补钙”与精神“加油”。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成表示,全体教师将带着这份滚烫的初心回到讲台,把红色故事写进教案,把家国情怀融进课堂,用更昂扬的姿态、更扎实的学识,努力培育“一感四力”拔尖创新人才,为实现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作出华农经管的贡献!
审核人: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