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祥瑞)6月5日下午,化学学院立德树人经验分享会在化学楼A102报告厅举行,全国模范教师、海军工程大学陈少昌教授,化学学院青年教师、优秀导师奖获得者石炜副教授和湖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获得者陈璐副教授作经验分享,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曹敏惠主持,院党委书记涂俊才、院长曹菲菲及全体教师参加。
陈少昌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宝藏》为题,结合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与挑战,通过剖析全国教学竞赛中的鲜活案例与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如何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师德师风。
他强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强化问题意识、杜绝“水课”现象,将教学的着力点从“知识的灌输”转向“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启迪”;要以时代为脉搏,坚持拥抱教育数字化转型、主动迎接AI带来的变革,将前沿技术有效融入教学设计、课堂互动与学业评价全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将课程建设作为根本、将关爱学生落到实处,深刻理解“建好课程、当好老师就是最大的师德师风”,把对学生的培养和塑造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鼓励全体教师明确教育理念,锤炼教学内功,形成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充满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石炜以《做深耕讲台的践行者》为题,围绕“以知为基、以行为本”的核心理念,结合自身十余年教书育人的亲身实践,对标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职责使命,分享了一线教学与科研育人的探索与感悟。他表示,教师要以知识为根基,不断充实自我、与时俱进,用专业深度回应学生的好奇与追问;要以行为为着力点,在日常教学和生活点滴中影响学生、启发学生、成就学生;要以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不断实践砥砺德行为目标,在教学中融入科研,在科研中回应教学,在行动中体现担当。
陈璐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教师的重要论述,以《“做一颗平凡的量子点,发光和引路》为题,分享了潜心育人的故事。她以量子点的特性为喻,表达了自己愿做“平凡微光”,在教育岗位上照亮学生成长之路的初心。她从严于律己、以身示范谈起,用坚持跑步影响学生自律;通过课堂改革,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在关注个体中,用耐心和关怀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她表示,教师最大的价值不只是知识传授,更在于以爱与责任点亮学生的心灵。在AI时代,技术可以替代知识传递,但无法替代情感链接和人格感召。教师应坚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在平凡中践行教育初心,在行动中诠释师德师风,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应化2104班同学张良泽钰分享了他与老师们相处的点滴故事,讲述自己从适应迷茫到逐步成长的心路历程。他谈到,初入大学时曾对专业感到困惑,对未来方向缺乏信心,是老师们的细心引导和耐心鼓励,帮助他在学业和心理上都找到了方向。他说:“老师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一句‘我陪你试到成功为止’,让我在寒夜中感受到温暖,也更加坚定了前行的脚步。”
据悉,本次分享会是化学学院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身边先进典型教师的示范分享,进一步引导全体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使命。活动在与会教师中引发热烈反响,青年教师许东明在会后谈到:“此次宣讲会让我深受触动,深刻领会到‘建好课程就是最大师德’的内涵。我将以此为目标,锤炼教学内功,在AI时代更注重以真诚的关爱去引导学生,努力成为照亮他们前行道路的‘微光’。”
审核人 涂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