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新闻
首页 / 院部新闻 / 正文
桃李芬芳四十载:致敬“幸福公管”师者风范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樊林玉 刘鸽)一种“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卓越追求,一种“半师半友半知己”的师生情谊,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高尚品格。正值第40个教师节之际,公共管理学院聚焦“一流公管”“幸福公管”建设,通过搜集学生心中的老师形象,深情勾勒出教师们的无私奉献与卓越风采。

孜孜不倦的“学者”

“温柔且坚定”,这是学生张冉对于张雅勤老师的初印象。当同学们烦恼于理论太深奥、专业书籍太艰涩时,张雅勤组织同学们开展“经典共读”活动,带领大家一起读书,一起感悟学习阅读的方法。她的言行春风化雨,带给大家信心和勇气,让同学们在阅读中领略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胡银根老师是我科研之路的启明星”,李博初识胡银根老师是在学院“山与水”系列讲座上,胡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前世今生”。后来李博加入胡老师的研究团队,从平原村庄至海拔三千米的贫瘠山村,从游人如织的村落到鲜为人知的僻静之地,胡银根带领着学生们顶着酷暑深入田间地头与村屯农家开展实地调研,把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交叉求真,交融勤诚,交心至真至诚”,这是曾晨老师的育人心得。曾晨指导过27名研究生,她会根据同学们的人生规划“独家定制”培养计划,通过“科创赛教”交融方式,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原创精神和科研能力;通过“政产学研”交融方式,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参与横向项目,培养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曾晨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相关建议多次得到政府认可和采用,为国土空间治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和蔼可亲的“挚友”

让学生柏逸飞记忆犹新的是中秋之际,梅昀老师和陈银蓉老师为大家送来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过节的场景,这让他对于师门有着浓浓的归属感。疫情暴发时,梅老师专程到办公室安抚大家“病毒并不可怕,心态平和至关重要”;陈老师则分享了缓解不适的小妙招,陪伴大家一起渡过难关。两位老师不仅在学术上要求学生精益求精,严谨治学,更在生活中关怀备至,尽显师者大爱。

在其他师生眼中,王秀兰老师平易谦和、诲人不倦,在学生周煜眼中,导师王秀兰总是关爱学生无微不至,她热烈的生活态度与严谨的治学精神感染着师门中每一个人。“王老师向我们传授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科学精神的敬畏。”师生相处中,周煜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中寻找出路,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老师的言行带给我许多正能量,毕业之际,对这里万分不舍,真想再多上几门您的课。”这是学生曹雅洁在毕业那年送给姜庆志老师的明信片上写下的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姜老师的课堂极富感染力和启发性,只要踏上讲台,他总能自动切换到“激情”模式,从古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经典理论到中国之治,他的讲解总能点亮同学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眸。

前行路上的“榜样”

在学生刘康婷的心中,导师柯新利的形象是多面的,他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充满关怀和耐心的教育者、更是心灵的引导者和成长的助力者。柯新利经常告诉同学们,“课题组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出学术上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学术、社交、心理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对于刘康婷来说,严格自律的柯老师是她学习的榜样,柯老师总能严于律己,事无巨细,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这种精神无形中激励启发着我们。

初入科研领域,学生蒙子民面对复杂的数据和陌生的软件,曾一度感到束手无策。李优柱老师的话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科研之路。李老师曾反复教导,“理解问题需从宏观视角与微观细节双管齐下,既要追求理论的深度,亦不可忽视实践的价值与意义”。除了传授知识,李优柱还尤为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与教育。他总是巧妙地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每每想起张安录老师,学生黎永豪都会想起这首诗。从事土地经济学研究四十载,张安录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诠释了一位土地经济学家的责任担当;有紧急任务时,张安录总是宁愿自己熬到“转点”天亮,用行动展现了一位师者的担当。2023年11月,张安录作为湖北省第三届“最美社科人”受邀在湖北广播电视台参加颁奖典礼时,学生们为张老师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由132位学生与他的合影制作而成的相册,对于学生们来说,张老师多年来对学生的真切关爱、对土地资源保护的精心研究、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真情投入正诠释着“最美社科人”的意义。

强国先强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公管学子以育人点滴、动人瞬间、感人事迹,用“小我”书写“大我”的故事,感恩辛勤付出的老师们,传递教育正能量。

审核人 丁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