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一名身穿印有“华中农大”赛服的运动员走上5000米赛道起点,他是来自工学院农工2401班的向世杰。他说,在这之前从未想到自己可以站在全国大赛的赛场上,与各省最优秀的大学生长跑运动员同场竞技。
向世杰的跑鞋第一次触到狮山跑道,是在一个体测考砸的傍晚。他把那场失利揉进夜色,一圈一圈踩碎,精疲力竭的他发布了一条动态:“只要方向对了,跌倒也是向前。”从此,五平方公里的校园成了他的“绘画本”“诗歌集”,这位迎风奔跑的少年,以奔跑为笔,在熟悉的狮山跑道上,一笔一画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浪漫诗行。
孤勇觉醒,从一人独行到众人并肩
2023年寒假,作为高中田径队成员的向世杰告别了教练、告别了自己热爱的长跑,全身心投入高三备考,最终如愿考入了华中农大工学院。“先读好万卷书,再走好长征路。”面对专业课的挑战,他一刻都未曾放松,却在大学首次体测中遭遇“滑铁卢”——曾经轻松满分的1000米成绩大幅度下滑,叠加期中考试的失利,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看到结果时感觉天都塌了,我沿着南湖边一圈圈跑,直到耳边只听见自己的呼吸与心跳,那一刻,迷茫慢慢被驱散了。那一刻,我决定重新拾起跑步的爱好,用脚步调整学习状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撞见专业队员训练的身影——那股专注与力量瞬间击中了他,“我要把跑步练得更专业”。
最初的奔跑带着点“和自己较劲”的倔强,没有队友并肩,没有教练指导,他从网上搜集训练方法,把有氧跑、间歇训练、长距离拉练拆解执行。清晨的狮子山跑道,浸透着他的汗水;傍晚的夕阳,映照着他独自坚持的身影。那段日子虽孤独,却让他更加清楚地听到了内心的声音。
春季环校长跑成为他跑步的转折点。当他咬着牙以第二名冲过终点时,在围观同学的欢呼声浪里,狮山长跑队的学长递来一瓶水,笑着问:“要不要加入我们?”那天的风带来了“方向”,曾经独自较劲的“孤勇者”,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跑步大家庭”。

狮山长跑队训练合影(工学院 供图)
伯乐引路,让团队成为铠甲
加入狮山长跑队后,温暖成了训练日常的主旋律。训练时队友递来的能量胶、疲惫时大家齐声喊的“加油”、结束后一起拉伸时的欢声笑语,让他真正读懂了“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跑得更远”的深意。曾经把跑步当作“较劲”的他,渐渐在并肩奔跑中学会了信任与分享。
向世杰的认真与拼劲很快吸引了“伯乐”——2021级博士李文豪。这位曾破校3000米纪录、征战过全国赛事的“前辈”,主动指导他训练。他把李文豪的指导细细记下,狮山的陡坡上,他一步步打磨耐力;塑胶跑道上,他一遍遍训练摆臂细节,哪怕汗水浸透运动服也不停歇。
努力从不会被辜负。4月狮山长跑队高校百英里4KM测试赛,他拿下第二名;5月校内万米测试,他一举夺魁。当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报名通知传来,他主动请缨出战五千米和万米项目。首次面对全国专业选手,他拼尽全力,最终在五千米的角逐中获第46名。“名次不算顶尖,我却一点也不遗憾。”向世杰坦言,这场比赛让他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与高手之间的差距,“知道了哪里不足,就知道该往哪使劲,这份收获比名次更珍贵。”

向世杰获得校内万米测试第一名(工学院 供图)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5公里比赛奔跑瞬间(工学院 供图)
蓄势待发,在速度与节奏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如今,那个曾经迷茫的少年已找到了清晰的方向。他说,人生的奔跑,往往始于某个混沌中的觉醒时刻,可能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失败,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或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个瞬间,如同发令枪响,打破了原有的平静,让他开始追寻生命的意义。
目前,他的月跑量保持在三百公里以上,每周的间歇跑、节奏跑与有氧训练,都按科学计划精准推进。面对即将到来的校运会,他眼神笃定:“今年的目标是跑出我个人一万米和五千米的最好成绩,为学院和长跑队争光,也给这段一路奔跑的自己一个交代。”
从独自奔跑时的迷茫无措,到融入团队后成为赛道上的亮眼光芒,向世杰在迎风奔跑中寻得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跑步教会我的不只是咬牙坚持,更是如何在选择中锚定方向。每一步的踏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究竟要往哪里跑。”
10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评2025年国家励志奖学金。他的故事,仍在晨光里续写;他的脚步,从未在追逐热爱的赛道上停歇。当发令枪再次响彻长空,那个曾经在夜色中迷茫的少年,会把所有汗水与回声,一并抛向身后,迎着狮山的风,勇往直前。
(本文作者系工学院通讯员 郭雨泽 贾彦平 邓秋雨 审核人 瞿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