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军训快报】战地救护,锤炼硬核技能

▲战地医疗救护培训学习现场(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陈宣伊)为帮助军训参训学员更好系统掌握战地医疗救护知识,9月10日,中部战区总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和校医院面向2025年本科生军训学员开展战地医疗救护知识培训。

▲医护人员指导军训学员学习心肺复苏(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同学们借助模拟人练习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学通社记者 江宛如 摄)

▲医护人员向学生展示除颤仪AED操作(学通社记者 江宛如 摄)

在CPR+AED实操演练中,中部战区总医院的教员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CPR)的操作要点,强调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按压深度需达5 - 6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 - 120次,同时要配合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规范使用,“AED能自动分析心律,在必要时给予电击除颤,为心脏骤停患者争取黄金抢救时间”。

▲医护人员演示担架的正确使用(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同学们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担架转运实操(学通社记者 谭若煐 摄)

此外,教员还示范了担架转运的正确方法,从伤员的评估、搬运的姿势到担架的固定,每一个步骤都力求精准,“转运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伤员的生命体征,确保搬运平稳,避免二次伤害”。对于创伤现场救护,教员借助PPT,清晰展示了不同创伤类型的处理原则与方法,如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等。

▲医护人员为同学们演示创伤急救中的包扎技术(学通社记者 张星宇 摄)

“双手的肘关节不要弯折,要保持伸直,利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在模拟的急救场景中,湖北省肿瘤医院的教员在讲解完紧急救护要点后,一对一向同学们进行实操指导。

校医院的医护人员则聚焦于创伤急救中的包扎技术。他们向同学们展示了三角巾的多种包扎方法,针对头部、手臂、腿部等不同部位的受伤情况,分别讲解了相应的包扎要点。“包扎时要注意力度,既要达到止血、固定的效果,又不能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医护人员一边演示,一边叮嘱道,同时还指导新生们进行实际操作,纠正不规范的动作。

▲医护人员与军训学员共同演示海姆立克法急救(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此外,校医院的医护人员还为新生们介绍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拳眼置于患者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内上方快速冲击上腹部,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只见医护人员一边详细讲解,一边一步一步做演示。示范操作后,医护人员便邀请同学作为志愿者上台演示,在演示过程中,医生及时指出并纠正不规范动作,让同学们更深入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

▲医护人员向同学们作教学(学通社记者 王子怡 摄)

参加此次学习的同学们热情高涨,认真学习每一项急救技能。文法学院社会学类2502班的吴芷涵同学在完成实操训练后表示:“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战地医疗救护知识,这些知识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大作用,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帮助他人。”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2506班蒋林俊同学说:“今天的战地医疗培训让我意识到,掌握一些紧急情况的简单处理方法很有意义。这不仅让我们能在‘120’急救人员到来之前争取时间,还能提升我们遇到突发状况时的应对能力。”

校医院院长侯东彬表示,华中农业大学连续多年将“战地救护”理念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意义重大。学习培训不仅在于战地救护技能传授本身,更是一项立足个人成长、守护校园平安、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性育人工程。它赋予学生的不仅是救人的本领,更是一份守护生命的勇气、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和一种面对未来的从容。

审核人:侯东彬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