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潘韶涵 姚心仪)茶香润心,言声传韵,8月13日,由教育部主办、华中农业大学承办的2025年教育部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师资培训项目结业仪式在云南省普洱市圆满结束。该项目历时一个月,顺利完成三期共计300人的项目培训,覆盖普洱市10个区县50余个乡镇,围绕提升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及教学能力的目标,全方位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战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念。
五年坚守展现教育担当
项目历经五年,由负责人华中农大文法学院副教授金艳带领的项目团队风雨奔赴,辗转万里,去往云南、青海、四川等地,为超1700名幼儿教师送去优良教育资源,带去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交流机会。今年,项目团队四赴普洱,借助五年间积累的经验优势和对参训学员的调研摸底,制定了明确而精准的目标——在提高其普通话水平的同时进行幼儿语言教学领域的专项培训。

项目团队到达普洱(通讯员 姚心仪 摄)
培训方案主要突出三个特点,即注重内在逻辑、融入文化素养、调动主体能动;教学体系坚持三个结合,即夯实基础与力争提高相结合、注重体系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充满趣味相结合。基于以上目标,培训内容形成三个板块——加强语言文化内涵与政策法规的认知、提升普通话水平、探讨幼儿语言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项目团队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点与基层一线幼儿教师实际需求编排课程,将普通话培训与幼儿教学指导相结合,按“基础-能力-素养”循序渐进地推动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项目负责人金艳老师表示:“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的关键纽带,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作为教育体系起始启蒙阶段的幼儿语言教育更是意义重大。我们期待幼儿教师们回到工作岗位上后能够学以致用,组织一场幼儿语言活动、录制一堂幼儿语言游戏课、编排一个特色幼儿节目、组建一个学习工坊、举办一次亲子活动,将培训成果由点及面推广开来。”
不断打磨再创教学亮点
2025年也是项目的收官之年,为保证五年培训能画上圆满句号,不辜负云南当地语委及学员们的热忱期待,授课团队排除万难,带着满满诚意再度相聚,延续往年的默契与专业,根据前期调研摸底提前数月精心筹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确保培训质量。在2024年赴宁洱县送教入园的经验基础上,项目团队还结合当地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变化新动向,探讨今年培训工作的思路和重点,进一步明确了今年送教入园活动的亮点和特色,为项目组第四次奔赴云南把项目做好做精打下重要基础。
为了使参训学员迅速融入培训氛围,观摩专家示范、共同探讨教学,2025年的送教入园活动安排在第一期开班当天的普洱市幼儿园。项目主讲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幼儿园园长兼书记王丹以绘本《好消息、坏消息》为载体,以普洱市幼儿园20余名中班幼儿为教学对象,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为第一期100名学员和普洱幼儿园的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堂语言活动示范课,展示了如何将普通话学习目标有机融入趣味活动与思维、情感培养,为在场学员提供了有效范例,并与百余名同行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此次示范教学真正做到了将课堂置于本土、将教育经验送入当地,充分彰显了“送教入园”的特色亮点与项目团队的专业和诚意。
王丹授课现场(通讯员 潘韶涵 摄)
普洱市教育体育局语委专干吴萍对此次送教入园活动表达了衷心感谢,她表示:“王丹园长的示范课堂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能力,更坚定了我们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信心。未来,我们会积极组织教师消化吸收培训内容,把这些宝贵经验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让教学成果在各个区县的幼儿园落地生根。”
双向奔赴尽显教育情怀
五年间,华中农大团队始终与民族地区学员保持“跨越山海的默契”,双方真诚以待,倾情互动,彰显了双向奔赴的民族情谊。
在培训过程中,参训学员求知若渴,遣词造句或还带有方言用语,但团队教师始终耐心沟通、细心教导,培训成果斐然。通过大班授课和小班辅导等面对面教学,团队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学员们的语音面貌和学习诉求。今年的受训学员虽都来自普洱,但其包含了10个区县的12个少数民族,所以三期参训学员的语言面貌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同地域的语音错误和缺陷,教学团队密切关注并认真记录,严抠和纠正每一个细小的发音缺陷,落实每一项语音实训环节,展现了团队的细致与专业。
结业仪式上,当地幼儿教师也充分发挥能歌善舞的本领,用朗诵、情景剧、歌舞串烧、民俗表演等成果汇报演出,精彩呈现了普通话及语言教学能力的培训收获。歌颂家乡、礼赞时代的民俗表演展现了民族地区乐观积极的民族风貌,以“学好普通话、善教幼儿语”为主旨的小品节目则展现了当地教师对教育事业浓浓的热情与执着。“学以致用,方得始终。面对暑期结束后新学年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既有忐忑——担心自己未能达到理想状态;更有信心——必将把所学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无论前路如何,这段普通话的训练经历都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今年第三期学员刘正毅的总结代表了千余名受训学员的心声。当全体学员共同朗诵起那首《中国话》时,项目团队与参训学员眼中有不舍也有自豪,以普通话为媒,各族人民如同石榴籽一般紧紧相拥,共同谱写了一曲民族大团结的激情赞歌。
金艳老师表示,“语言是文化的根脉,更是民族团结的基石。这五年的耕耘,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学员们普通话水平的提升、教学能力的精进,更是民族情感的交融、文化认同的深化。虽然项目进入收官阶段,但这份因普通话结缘的情谊不会结束,我们相信,未来,这份跨越山海的教育情谊会持续传递,让每一颗童心都能通过语言的桥梁拥抱世界,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助力民族复兴、凝聚民族力量的坚实支撑。华中农大项目团队将继续关注民族地区的学前语言教育,持续为大家提供支持。”
审核人:金艳 韩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