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俞卓远 王子萱 梁舒雯 芦梦儒)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推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理念走进基层,7月7日至14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黄冈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依托“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特色社会实践项目,走访多家企业、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团队聚焦产业发展、科普惠民与红色传承,自在将专业所学融入社会需求,以青春实践践行时代担当。
企业参观交流:“产学融合”中汲取现代产业智慧
实践团聚焦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先后走访红安县将乡红食品集团、湖北永信食品有限公司及黄商鲜中央厨房等代表性企业,深度调研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现状与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在红安县,实践团考察了将乡红企业以“将”“乡”“红”为品牌基因,依托本地地标农产品资源,融合“红色文化+食品加工”的特色化乡村振兴路径。实践团成员们在挂面、热干面生产线实地观摩面条干燥工艺与质构稳定性技术,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注入的“新动能”。

刘工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热干面、挂面的生产线(叶绍彤 摄)
在永信食品有限公司,实践团系统参观了智能化生产线。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全流程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和数据追溯。“这套智能系统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大大降低产品的不良率。”公司科技创新负责人方晗介绍道。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营2301班姜乐淇感叹:“实践中看到的标准化和智慧化流程,让我对食品安全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的重要。”
在黄商鲜中央厨房,实践团深入调研了城市餐饮服务的现代化解决方案。通过中央加工与冷链物流系统,企业日均可为2万余人次提供安全、便捷的餐饮服务。“食品工业的核心,是卫生与安全。”黄商鲜中央厨房厂长丁选明在接受实践团采访时表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让我们看到了食品行业的未来形态。”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营2301班方佳欣说,这不仅是一次专业参观,更是一次产业认知的升级之旅。企业融合地方文化、智能技术和公共责任的做法为食品专业青年提供了现实范式。

丁选明向实践团成员介绍黄商鲜平面图(叶绍彤 摄)
科普宣讲服务:“营”以载道,护航全民健康素养
为满足基层健康需求,实践团面向社区儿童、乡村老人群体开展多场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活动,让专业知识服务于人民,切实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在团风县杜皮乡,实践团聚焦老年群体特殊需求,通过现场演示BMI测算方法、解析膳食搭配原则、传授保健品鉴别技巧,系统讲解科学体重管理与适老饮食知识。为方便老年群众理解,团队特别联合当地部门设计图文手册,采用生活化案例进行讲解。到场居民纷纷表示,同学们讲得通俗实用,希望以后还能常来。

现场居民参与BMI测算活动 (姜乐淇 摄)
在珠明山社区,本科生院2023级张之洞班王子萱以“早餐里的大学问”为题,通过互动游戏、案例分析带领孩子们认识早餐误区、掌握搭配原则,识别营养标签,培养健康消费意识。

实践团成员王子萱向小朋友介绍早餐重要性(叶绍彤 摄)
此外,实践团联合学院许燕、贾才华副教授,走进黄州区余家湾社区与三清社区,开展“老年吞咽障碍与营养管理”科普活动。团队成员结合“洼田饮水试验”筛查方法、软质膳食配方展示,向老年朋友普及适老营养干预策略。“看到专业知识真正惠及百姓,我感受到了专业的温度。”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营2301班芦梦儒在活动后感叹。

副教授许燕、贾才华向三清社区居民分发手册(姜乐淇 摄)
科普进社区活动累计服务群众200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300余份。实践团通过分层设计、创新形式、专业支撑,实现了科普服务的精准化与实效性。
红色研学实践:重温信仰初心,汲取奋进力量
“赓续红色血脉,践行青春担当”,为传承红色精神,实践团开展了“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在追忆革命先烈、感悟科学家精神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在黄冈市红安县红安黄麻起义纪念园和麻城烈士陵园,实践团面向烈士纪念碑鞠躬致敬,追忆先烈事迹,于图文展板与影像资料中感悟大别山儿女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
在黄冈市黄州区,实践团先后探访陈潭秋故居与李四光纪念馆,聆听一代革命先驱与科学巨匠的奋斗历程。实践团成员梁舒雯分享道:“陈潭秋和李四光的事迹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青年人,应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在自己的领域内贡献智慧,勇攀科学高峰。”她表示,要以革命先驱与科学巨匠为榜样,既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斗志,也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科研定力。

实践团学习李四光事迹 方佳欣摄
从实验室到生产一线,从社区讲堂到红色圣地,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专业服务社会需求,践行“脚步丈量社会、实践拓展专业”的理想信念。食品安全不仅是实验数据,更是人民健康的生命线。团队成员将继续以专业知识服务民生、以赤子之心守护食安,用责任与担当写好新时代青年人的“食”育答卷。
审核人:梁宏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