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姚可漪 朱宇睿)7月13日至26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竹梦公益队赴湖北省鄂州市段店镇段店小学,开展为期14天的“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志愿服务活动。依托经济管理学院学科优势,团队创新构建“五育融合+财商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嵌入家访调研与问卷分析,形成“课程赋能+实践调研”双轨模式,为乡村儿童打造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成长平台。
五育融合课堂,赋能成长新篇
生命教育中,植保2301班谢婷依托专业优势,开设“蝴蝶奇妙的一生”科普课程。她借助影像资料与昆虫标本,系统讲解蝴蝶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完整蜕变过程,并引导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毛毛虫进食、蛹体颤动等细节。

支教队队员谢婷为孩子们介绍形态各异的蝴蝶(通讯员 付钰博 摄)
关于历史传承,社工2302班刘亚楠设计“中共一大剧本杀”互动课堂。孩子们分组扮演参会代表、记者与密探,结合历史背景资料与线索卡,围绕“会址是否转移”“议程如何保密”等真实历史情境展开激烈讨论。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与决策模拟,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细节,并更深刻体会到建党初期的艰辛历程与先驱者的革命精神。
人文关怀板块里,社会学2301班张惠以“无声世界的沟通与爱”为核心开设手语课程。她以“模拟聋哑人的一天”为主线,将“白天”“上课”“谢谢”等常用手语词汇融入起床、用餐、学习等生活场景,并设计“超市购物”“医院问诊”等实操任务。孩子们通过具身化体验掌握基础手语技能,在共情中理解特殊群体的表达需求。

支教队队员张惠与孩子们一同展示手语“爱”(通讯员 熊心宁 摄)
多元财经课堂,助力财商启航
金钱的奥秘在“钱从哪里来”课程中揭开,队员通过故事化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了金钱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让孩子们理解货币在社会交换中的作用。同时,课程还穿插介绍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职能和业务范围,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对金融体系的基本认识。
在“人生拍卖会”中,学生手握“100万虚拟资金”,竞拍“健康”“友情”等12项人生拍品。现场气氛热烈,叫价声此起彼伏。支教队员引导孩子们在资源分配中积极思考取舍,深化对自身需求和人生目标的理解。拍下“事业”的营员汪麒麟坚定地说道:“我想把工厂建到贫困山区,助力乡村振兴。”

支教队队员吴林莉讲述拍卖规则(通讯员 朱宇睿 摄)
家访连心桥,共育财商苗
团队成员还利用课余时间,深入段店镇孔关村,通过实地家访,系统了解乡村儿童在财商素养方面的真实状况。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儿童较少有机会管理零花钱。他们的消费通常需要向家长申请,压岁钱也多由家长保管,导致自主决策和规划能力的培养场景严重匮乏。家庭教育内容多集中在强调“节约行为”和“人情往来”等习惯,对“金钱价值”“储蓄规划”“消费优先级”等概念的系统性引导相对较少,使财商教育呈现出碎片化状态。

支教队队员金茗悦对受访家长进行访谈(通讯员 朱宇睿 摄)
针对这一现象,团队成员加设“零花钱大作战”课程,着重介绍如何规划零花钱,引导同学们理性消费。同时,队员补充介绍了包括记账准备和分析账本等的账本知识,让同学们对零花钱的总体规划有更加清晰的思路。

孩子们集体合唱歌曲《萱草花》( 通讯员 熊心宁 摄)
竹生乡野,筑梦成林。十四天的朝夕相伴,华中农业大学竹梦公益队与段店小学的孩子们共同书写了一曲关于生命共振与共同成长的温暖乐章。孩子们在蝴蝶翅膀上看见生命的韧性,在红色剧本杀中触摸历史脉搏,在虚拟拍卖会里思考人生价值。这场支教远非单向的知识传递,更是一场深刻的双向奔赴:孩子们澄澈的目光、蓬勃生长的好奇心,是对志愿者们初心的最佳回响;志愿者们以专业所长倾情投入的过程,亦是自我价值在服务奉献中淬炼升华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