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耕读路上】青春助力推普,实践筑梦未来
——文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云南普洱开展学前普通话教育专项培训活动

今年暑期,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实践团赴云南普洱参加教育部2025年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师资培训项目,以实干态度与昂扬精神助力项目推进,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幼教水平和促进民族团结贡献青春力量。

千里送教润边疆 四度赴滇授新声

8月8日上午,2025年教育部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师资培训项目(第三期)在云南省普洱市幼儿园正式开班,这是为期7天的面向普洱市九个区县100名幼儿教师进行的第三期分期培训。项目围绕提升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及教学能力的目标,全方位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战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念。

▲项目负责人、文法学院金艳老师在开班式致辞(通讯员 许维 摄)

自项目开展以来,以文法学院副教授金艳为负责人的华中农大项目团队五年间奔赴云南、四川和青海等地,辗转数千里,为祖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输送了优秀教学资源。今年是项目开展的第五年,也是项目的收官之年,团队第四次奔赴普洱,制定了更加完备的培训及管理方案,其中包括延续并进一步发展了2023年起实行的项目志愿者制度,吸纳了6位文法学院优秀学生组成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全程参与三期项目,在项目运营、日常管理以及小班辅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团结协作担重任 多岗奉献展风采

由6名成员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本次项目为实践平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奉献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与风采,他们专业背景多元,分别来自社会学、社会工作、广告学、数字媒体等多个专业;同时他们也分工协作,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多方面支持。

▲实践团成员进行数据录入(学通社记者 潘韶涵 摄)

▲实践团成员拍摄课堂影音资料(通讯员 冯于桐 摄)

为了高效运转,六名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分为了运营组、调研组、宣传组,发挥专业素养,各有所长并分工协作。运营组承担着项目的数据采录和准备保障工作,帮助授课团队了解当地受训学员的语音面貌和培训需求,并负责学员三期共九次语音测试和培训成果的采集、统计和录入;调研组负责开展“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或新媒体环境助力边远地区幼儿园的推普工作”的社会调查活动,制作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面向300名来自不同区县的学员采集一手资料,并分析数据与撰写报告;宣传组负责项目的影音资料采录和宣传推广工作,包括剪辑视频以及新闻稿的撰写和刊发。

在项目运营方面,实践团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分工,为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培训开展前,他们提前装配学员的学习及生活物资,协助老师精心布置会场;学员报到当天,他们负责接待引导每期100名学员完成签到、领取物资、办理入住等流程,为学员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开班仪式上,成员们承担起引导嘉宾入座、调试音响设备、分发资料等工作,助力项目团队成功举办了特别的开班仪式和送教入园活动,让学员们切实感受到项目团队的专业与热忱;授课期间,他们不仅用镜头记录老师授课和师生互动的精彩瞬间,还在课前检查教学设备、随堂辅助主讲教师,同时负责整理授课资料、采集上传数据等工作,及时呈现项目进展与成效,为项目留存了珍贵资料。

▲实践团成员辅助小班授课(通讯员 许维 摄)

课堂辅导中,实践团成员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夜晚,五名成员担任小班课堂助教,全身心投入学员训练指导与日常生活服务管理,不仅耐心纠正学员发音、指导教学技巧,还积极组织学员筹备结业式节目,及时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有一名成员作为机动人员,随时协助团队成员和老师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确保各项事务高效推进。

在项目运营和课堂辅导过程中,实践团同学们的认真负责和细致体贴,受到了授课老师和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他们也从中充分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的意义及收获,更在与学员们的互动中,体会到教育帮扶的温暖力量——当看到学员们刻苦练习发音和教学技巧,测试成绩逐步提升时,他们深刻明白,这些付出和帮助无一不是在为边远地区的幼教事业添砖加瓦,青春的力量在这里绽放出动人光彩,青春的付出也有了跨越山海的深刻意义。

学以致用助边疆 青春同行筑梦想

面对繁多的任务和严格的培训要求,实践团队毫不懈怠,不仅需要在白天紧锣密鼓地参与各项培训工作,还要利用夜晚的休息时间整理培训材料与调研数据、撰写调研笔记。三期培训开展以来,实践团队通过近一个月细致高效又团结一致的工作,发挥社会学类知识、利用广告数媒技术,为300名学员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有效帮助,得到了项目团队老师及参训学员的高度认可。

“这些实践团成员真的帮了我们大忙,白天帮我们发资料、记重点,晚上还陪着我们练发音、排节目,我们方言里难改的腔调都一点点帮着纠正。有他们在,我们学得很踏实。”来自景东县漫湾镇保甸村的学员唐蕊说道。

项目负责人金艳老师也对实践团成员的工作表示肯定,她说:“同学们体现了较好的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从物资筹备到课程辅助,他们总能快速响应需求、高效完成任务,更难得的是他们身上的坚持和韧劲,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硬核担当,是项目顺利收官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相信他们也在这种扎扎实实的社会实践中,收获了更多的价值认同与全方面成长。”

▲实践团进行深入调研(通讯员 韩淑芳 摄)

在近一个月的项目参训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化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重要性的认识,更在与幼儿教师的朝夕相处中,真切感受到了边远地区教育工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孩子的责任。“这段经历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涵,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用青春力量服务基层、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念,为未来投身社会、报效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系学通社记者 潘韶涵 通讯员 姚心仪 审核人 金艳 韩淑芳)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