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田励松 许洛菲)7月21日至27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江西省赣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江西省赣州市,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头雁学员回访”主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技术交流与深度访谈,近距离观察传统农业转型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实践成果,感受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的创新活力。
首站兴国:一杯清茶里的“创业密码”
团队首站抵达兴国县益香园茶业有限公司。在县城销售点,公司董事长修明岳以茶为链,向实践团讲述了企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当前,企业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打造出茶树、花树、果树三园合一的良性生态互促园地,这种多功能融合的产业业态,为益香园茶业有限公司带来了发展新动能。

修明岳在厂房为团队成员讲解茶厂机器工作过程(何素怡 摄)
在茶叶生产基地,团队成员们切身体验了一枚好的茶叶从采摘到上市的所必须的处理过程:采炒揉烘——每一步都是茶商的精心设计。他们在观察与实践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当团队成员向修明岳询问创业经验时,修明岳勉励团队成员:“创业需勇毅,更需坚持终身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创新中突破瓶颈。”
于都调研:有机脐橙的“突围”与困境
实践团队来到于都县璞实生态农业基地。总经理王东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之中回忆起多年前创业初期的抉择,当他走过多个县城进行了市场调研后,发现有机脐橙这一市场正处于完全空白阶段,即使当时没有人看好有机脐橙,他依然坚定自己的选择。正是这样的一份坚持,铸就了他品牌的成功,也生动诠释了劳动人民坚韧的意志品质。
当谈及当前产业发展遇到的困境时,王东回答:“现在农村适龄劳动力不断外流,又没有适宜丘陵地貌的果树机械可供使用,因此在收获季节只能依靠高龄农民。”
面对这些问题,王东并没有坐以待毙,他积极与周边大学以及器械公司合作,尝试研发适配的农业器械;接受大学生进行实习工作与实地科研活动,力求实现基地生产活动与大学教学科研的双赢局面。“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技术迭代,更需要年轻人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王东的实践印证了:农业创业既要坚守初心,更要以开放学习的心态拥抱变革,方能在市场竞争中突围。
定南收官:数字农田里的科技活力

收割工人在稻田间操作机器运作(许洛菲 摄)
团队在定南县乡土科技公司完成实践收官之行。刚到基地,团队成员们就被田间的高科技吸引:收割机在稻田中作业,无人机低空喷洒农药。“我们的农田已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这样大大减少了日常的人力成本。”理事长李良华指着稻田向实践团介绍。景园2302田励松不禁感慨:“这正是科技成果惠及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与李良华的访谈中,他强调:“科技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会落后。”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人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唯有持续掌握新技术、新模式,才能让传统农业焕发科技活力。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转型之路,更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兴农”的生动缩影。
经过七天的实践,从手工制茶到数字农田,赣南农业的发展让团队成员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他们深刻感受到:现在的农业不仅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活动,更是有情怀、有技术、有前景的事业,这一事业,需要新鲜血液不断涌入,这也正是新时代青年人应当担负起的重任。
审核人: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