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吴双)7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上海杭州暑期实践团队参与上海赴外文化交流中心“名校进名企”项目,在杭州开展实践活动。团队先后走进阿里巴巴、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及申昊科技,通过实地考察、专题座谈、技术体验等形式,深入探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与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搭建高校学子与前沿产业的认知桥梁。
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实践团成员参与了至顶教育创始人刘国峰主讲的职业规划专题分享,入探讨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职业规划时机、方向选择及企业用人标准等问题。 刘国峰结合行业趋势分析建议,大学生选择就业方向时,应重点关注 “符合历史潮流的行业,如当下的 AI、大健康领域”,并从财报、企业运营逻辑等维度评估企业潜力。
实践团成员总结发现:企业较为看重逻辑能力、抗逆性、心理承受能力及自驱力,其中自驱力是核心。当前企业面试多以 STAR 原则考察候选人,求职者也可依此框架逻辑回应。此外,大学生实习经历需与岗位匹配,简历应突出学校、项目、实习间的逻辑关联,这比过度包装更具价值。实践团成员还注意到,企业价值观考核已融入日常管理,从 “独孤九剑” 到 “新六脉神剑” 的迭代,彰显了对 “客户第一”“拥抱变化” 等理念的坚守。
在阿里巴巴 “人工智能探索与应用” 课程中,实践团成员尝试操作多个大模型,练习用结构化提示词生成更贴合需求的结果。
“提示词的关键是说清‘我是谁、要干什么、需要什么帮助’。” 以此为基础,实践团成员总结出六种高效 AI 使用技巧,包括让 AI “扮演角色” 训练智能体、进行多角色扮演模拟、生成提示词优化任务、制作分析图表等。成员们深刻体会到:AI 作为新兴工具,需通过学习使用技巧、调整思维方式来实现高效应用。
次日上午,实践团走进杭州人工智能小镇。作为镶嵌在未来科技城的创新载体,该小镇秉持 “地瓜经济” 发展理念,扎根本地、辐射全国。在小镇展厅,成员们近距离接触了强脑科技、加速科技、程天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及应用场景,直观感受前沿科技如何转化为实体产品,满足民众生产生活需求。
“这些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医疗等领域。”小镇讲解员介绍,园区企业多聚焦细分赛道,从灵伴科技的轻量化双目AR眼镜已应用于国内 100 余家头部博物馆,到程天科技的外骨骼设备可辅助失能人士站立行走。实践团成员在强脑科技展台驻足良久,详细询问智能仿生手的工作原理。该产品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医疗康复领域,目前正逐步向民众推广。
华中农业大学实践团在申浩科技合影 (杨滨维 摄)
在申昊科技的参访则让实践团看到了技术创新的另一种路径。展示厅内,一台铁路巡检机器人沿铁轨往返移动,其机械臂搭载的摄像头可拍摄检测高铁各部位,并与正常状态比对,及时报告可疑堵塞或损伤;不远处,为亚运会亚运村环境管理定制的灭蚊机器人正沿预设轨迹作业。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这些机器人采用的技术,并围绕未来技术在自身专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展开热烈讨论。
实践团成员在考察中发现,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将 “自驱力”“学习能力” 视为人才核心素养。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突破专业知识局限,更注重综合能力与价值观的契合度。随着 AI 飞速发展,产业与生活正经历深刻变革,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团队队长表示:“在新时代就业环境下,大学生需紧扣行业新风口提升对应能力,同时关注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努力成长为契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审核人 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