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静怡 姜程超 熊世琴)7月22日至24日,资源与环境学院赴湖北省宜昌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武松伟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开展“柑橘的科学施肥与提质增产”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为推动当地柑橘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柑橘历史
7月22日下午,实践团在宜昌市夷陵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合平的引导下,走进夷陵区小溪塔镇官庄村,与十余位柑橘种植农户面对面开展问卷调查。通过与农户的深入交流,实践团详细了解了当地农户的园区概况、水肥管理、农药与农机使用及低碳栽培技术应用等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对低碳栽培技术了解相对匮乏,迫切希望更多技术培训与政策支持,以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在此期间,武松伟老师与农户深入交流柑橘种植经验,分享专业知识与见解,为农户答疑解惑。

武松伟老师为农户答疑解惑(王静怡 摄)
实践团还参观了三峡柑橘博物馆。在博物馆内,通过丰富的实物、详实的图文资料,实践团系统地了解了柑橘的起源、栽培历史以及三峡地区的特色品种,深刻认识到柑橘产业所蕴含的科技、文化与经济价值,以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实践团走进宜昌市首座村级历史展览馆——官庄村史馆,深入了解该村 600 余年的建村史、民俗文化以及发展变迁,亲身感受当地深厚的文化传承。

实践团参观官庄村史馆(王静怡 摄)
探寻发展瓶颈,助力智慧种植
7月23日上午,在宜昌市夷陵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苏媚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开展柑橘产业现状调研。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与当地农户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柑橘种植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需求。
实践团来到鸦鹊岭镇五龙村。作为宜昌市柑橘核心产区,鸦鹊岭镇的水肥一体化系统普及率高,专用配方肥应用广泛,产量与品质均处于领先水平“我们的柑橘皮薄汁多,省内外受众都很广。”一位农户自豪地说。然而,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尽管当地基础设施完善,但农户对绿色低碳栽培技术认知仍显不足,化肥使用存在不规范现象。此外,气候干旱导致的产量波动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希望能多学新技术,加强技术培训,让我们的柑橘高产高质。”多位农户表达了提升种植技能的迫切需求。

实践团成员黄思强与农户进行深入交流(王静怡 摄)
当天下午,实践团前往宜施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负责人向实践团解释道,公司聚焦“精准施肥”理念,研发推广柑橘、水稻等作物专用配方肥及缓释肥、功能性肥料,助力农业提质增效。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产品创新,推动农户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参观学习后,实践团成员熊世琴表示道:“我要将所学的知识与先进理念带回学校,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为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在宜施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参观学习(王静怡 摄)
直面干旱挑战,探索节水之路
7月24日上午,在农技中心苏媚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位于长江北岸的太平溪镇韩家湾村,实地考察当地柑橘种植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生产现状与技术需求。韩家湾村以种植夏橙为主,同时发展脐橙、爱媛等品种,柑橘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然而,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干旱缺水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当地灌溉主要依赖自然降水,尽管部分储水设施已建设完成,但因种种原因尚未投入使用,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突出。此外,受山地丘陵地形限制,机械化作业难以推广,农业生产仍以人力为主,效率较低。农户们迫切希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并期待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以提升柑橘产量和种植效益。
随后,调研团队前往夏橙示范基地参观。武松伟老师与农户深入交流夏橙种植经验,并对示范园的施肥技术及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提出专业建议。武老师指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科学施肥方法,是缓解干旱影响、提高种植效率的有效途径,未来可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武松伟老师在夏橙示范基地对水肥一体化建设提出专业建设(王静怡 摄)
审核人 武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