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任靖茹 隋雨航)7月11日至20日,信息学院党员专项社会实践团奔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开展为期八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朱村旧址,追寻红色印记
在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团队成员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与沂蒙支前纪念馆,实地感受军民同心、奋勇抗敌的历史氛围。

团队成员在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前鞠躬致敬(通讯员 张舒桐 摄)
“看着那辆老旧的独轮车,能想象到当时村民们推着它穿越战火支前的样子,很让人动容。”队员任靖茹在参观过程中说。参访期间,队员们还了解到朱村柳编合作社如何通过传统技艺与电商结合,推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
据朱村村干部介绍,近年来通过“党建引领+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村集体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柳编工坊年产值达上百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较五年前翻了一番。“村民们的劲头更足了,年轻人也愿意留下来学手艺。”村干部介绍说。
走进红嫂展馆,感悟巾帼力量
沂蒙红嫂纪念馆内,团队成员参观了典型人物事迹陈列,了解红嫂群体在战争年代的无私奉献。“她们没有冲锋陷阵,却同样在用行动守护家国。”团队成员隋雨航在留言册中写道。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与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展开座谈。企业方表示,希望借助高校资源进一步挖掘红嫂文化的现代传播方式。团队则提出开发线上预约系统、建设数字展示平台的初步设想。利用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双方就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达成共识。

实践团队与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代表座谈交流(通讯员 张舒桐 摄)
谈到沂蒙精神与红嫂文化,“红嫂文化不仅是沂蒙精神的缩影,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钟主任表示,“我们希望能通过合作,将红嫂文化传递给更多年轻人。”
调研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临沂市兰山区葡萄采摘园,团队实地调研当地农业发展模式。园区负责人介绍,通过“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不仅优化了销售路径,也激发了农户积极性。“今年我们第一次尝试直播带货,一天就卖出三百多箱。”

团队成员体验采摘葡萄(通讯员 张舒桐 摄)
在采访中,团队发现农户对产品品牌塑造的意识普遍较弱。设计宣传方案,提升产品附加值是现在的迫切需要,团队计划将采访得到的素材整理成宣传册样稿,帮助农户更清晰地讲好“沂蒙葡萄”的故事。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特长,深入红色教育与产业调研一线,通过实地访谈和交流互动,了解到了红色精神的深厚内涵以及乡村振兴中的实际挑战。朱村村干部在与团队交流时提到:“我们希望通过年轻人的力量,把本地文化和产业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特别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团队还与葡萄种植园负责人探讨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负责人表示:“通过线上平台,我们希望让‘沂蒙葡萄’成为一个有故事、有文化的品牌。”
审核人 刘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