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冯愉帆 索子轩 陈子俊)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两山”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7月8日至11日,园艺林学学院辅导员陈炫希、王飞燕带领研究生社会实践团奔赴湖南省长沙市与张家界市,围绕“红色文化共学、绿色生态智建、蓝色产业调研”三大主题,开展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行走中汲取信仰力量,于实践中探寻生态密码。
赓续红色血脉,共学传承精神
实践首站,团队走进岳麓书院。成员们参观东方红广场、大成殿、半学斋、“实事求是”牌匾与中国书院博物馆,在爱晚亭畔重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家国情怀,深刻体会湖湘文化与革命精神的交融传承。登临橘子洲头,瞻仰青年毛泽东雕像,体悟时代先驱的精神风貌。通过此次探访岳麓书院古迹与橘子洲头圣地,团队成员深刻触摸到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厚重底蕴与革命先烈“心忧天下”的赤诚情怀,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感悟到“实事求是”精神与“问苍茫大地”壮志的薪火相传,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
在湖南农业大学,实践团与该校园艺学院研究生代表开展红色共学活动。华中农业大学林业专业研究生李想作《红色精神引领农林发展,青春力量铸就绿色未来》的主题汇报,从红色根脉、青春行动和实践答卷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下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农林学子以学科为翼,借红色文化之力,驱动荆楚乡村振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华农动能”。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研究生陈佳富致欢迎辞并作主题为《赓续红色血脉,共育时代新人》的汇报,谈到要通过“组织链筑牢信仰、实践链淬炼本领、成长链激发动能”,将“修业精神”转化为强农兴农的实际行动。双方进一步围绕红色精神传承、青年使命担当与农林类高校的时代责任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实践团走进湖南农业大学校史馆进行参观学习。“湖南农大校史中‘服务三农’的理念与岳麓书院牌匾上的‘实事求是’在精神内核上高度契合,这次共学活动让我真切感受到农科学子应在山河之间赓续信仰、肩担时代。”实践团成员乔静在心得中写道。

双方实践团分享交流(通讯员 乔静 摄)

实践团参观湖南农业大学校史馆(通讯员 乔静 摄)
行走生态林海,凝望绿色未来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与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地调研中,团队成员踏访千峰万壑,穿行林间步道,系统观察了南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地貌特征。在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超过3万个/cm³的“天然氧吧”中,成员们以专业视角记录典型植物、拍摄森林结构、调查植物分布,并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展开讨论。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中,成员们观察到先进的生态监测设施与步道设计,切身感受到科技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病虫害预警及游客影响评估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成员们在实地考察中发现,两地在AI应用生态保护方面有多项创新实践,在生态保护与管理中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生态保护效能、游客体验与管理精细化水平。成员们见证了无人机巡航、热成像识别等技术的实践应用,深刻体会到现代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创新价值——从森林防火的秒级响应到游客管理的智能预警,这些鲜活案例生动诠释了智慧林业建设中技术路径选择与生态效益平衡的辩证关系,为新时代林业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一线经验。
“看见同学在张家界森林公园和天门山对于各种生态情况的实践探索,我感受到专业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纸上,也能在自然中找到落点。作为生态学研究生,我也意识到必须依托科技创新赋能生态保护,深度融合AI与生物技术,探索建立更科学的生态补偿与社区共管机制,实现精准预防与跨学科协同治理,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团队成员索子轩表示。

实践团在张家界森林公园(通讯员 陈炫希 摄)

实践团在天门山观察(通讯员 陈炫希 摄)
走访产业基地,探寻林业新貌
在张家界市慈利县卧龙池农业生态园,实践团围绕"林果融合与乡村振兴"主题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了园区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实践。该企业为华中农业大学“头雁”项目“领航行动”学员宋小平建设,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在桃产业专家李国怀教授指导下,因地制宜选育了桃、西梅等新品种,并展示了覆膜滴灌、无人机喷洒农药等现代化种植技术。
宋小平表示,“领航行动”为产业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平台,让其能与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为困扰他们的问题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和解决办法。未来工作者们会继续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努力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园区也创新性地将传统种植与休闲观光相结合,打造了集果品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发展模式,并规划建设民宿、亲子园等配套设施,探索出一条"农业+文旅"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实践团成员深入生态园核心区域,细致观察了不同种植区的土壤质地、结构特征及有机肥施用情况,并采摘、品尝了枝头新鲜的时令水果。围绕生态种植技术的核心环节,成员们就“土壤改良中如何有效提升有机质含量并逐步替代化肥”、“病虫害防治中主要采用了哪些绿色生物防控手段”以及“水肥一体化系统如何实现精准灌溉与资源节约”等关键问题,与宋经理展开了深入交流。宋经理结合园区实际运营经验,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详尽的解答,为同学们理解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认知。

实践团与生态园负责人交流 (通讯员 乔静 摄)
四天行程虽短,实践团队却在行走中获取了丰富的体验与成长。团队将在返校后完成调研报告、图文宣传与心得撰写等成果转化,以实践行动回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号召。从书院匾额到林间树影,从高校座谈到生态园果树,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林业的多重维度,也更坚定了要做一个‘顶天立地’林学人的决心。这段实践经历不仅深化了团队对专业的理解,更激发了青年学子将知识转化为服务国家生态建设的使命担当。
审核人: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