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汤冬儿 崔科凡)7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井盼乡音”支教队队长、公共管理学院冯雅楠与全国50支高校团队代表一同汇聚西门子北京中心报告厅,参与第八届“爱绿教育计划——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启动暨出征仪式。在“科技有为”的信念感召下,冯雅楠与团队代表们为即将奔赴乡村一线的征程注入新的动力。

全场大合影( 西门子官方 摄)
西门子“爱绿教育计划”以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始终强调科技与环保的融合。今年盛夏,在该计划的支持下,华中农业大学“井盼乡音”支教队再度奔赴恩施安乐井小学开展支教活动,通过一系列融合环保理念、科技探索与AI智慧的课程,让孩子们在自然中感知环保意义,在科技中触摸未来轮廓,将科技与环保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孩子们的心中。
环保:在自然与创作中播撒绿色种子
“环保小卫士的奇幻冒险”课程聚焦环保主题,以废弃瓶子为画布,开启了一场色彩与创意的环保实践。孩子们在姚慧茜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混色原理调和颜料,分工协作在废弃瓶子上勾勒轮廓、填充色彩,让原本闲置的瓶子蜕变为绘有多彩图案的创意作品。这堂课程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废弃物品的再利用价值,更在动手创作中深化了保护自然、践行环保的意识,让绿色理念随画笔一同留在了瓶子上,也种进了孩子们心里。

姚慧茜老师讲解环保创作 (通讯员 何晶晶 摄)
“声音在阡陌间的旅行”课程上,郑俊曦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索声音的奥秘。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利用废弃纸杯、棉线等环保材料动手制作简易电话,当细线被拉紧,一端的轻声细语能清晰传到另一端时,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这堂课程不仅让孩子们直观理解了声音传播的原理,更让他们明白废弃材料的再利用价值,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深化了“变废为宝”的绿色理念。

郑俊曦老师和孩子们合照(通讯员 姚慧茜 摄)
“绿野寻踪”课程则是环保理念的另一种实践。孩子们在郑俊曦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身边的环保材料制作简易指南针。当看到小小的指针稳稳指向南方时,孩子们眼中满是惊喜与好奇。这门课不只是教会孩子们一项实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安全的种子——未来走进野外,这份辨别方向的能力会像一位隐形的守护者,帮助他们认清路径,避开迷途风险,让每一次亲近自然的旅程都多一份踏实与安心。
科技:用探索精神解锁世界奥秘
环保理念的种子悄然播撒时,科技探索的大门也随之开启。“故乡密码——探秘恩施的山水与人情”课程通过AR与AI技术的巧妙结合,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足不出户便能深入了解家乡的奇妙体验。课堂上,孩子们通过AR设备,仿佛瞬间穿越到了恩施的各个角落。沉浸在恩施当下的景致中,AI技术成了孩子们打开未来想象的密钥。他们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对家乡的奇妙构想,而AI则将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转化为一张张未来恩施的图景。这不仅是一场科技与想象的碰撞,更在悄悄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火种——唯有现在努力学习、勇于探索,才能让这些未来图景照进现实,用双手把家乡恩施建设得更加精彩。

何晶晶老师和孩子们合照(通讯员 李洪丽 摄)
AI:用智能技术点亮职业梦想
科技探索带来的震撼尚未褪去,AI点亮职业梦想的篇章已然展开。“AI助农职业探索课”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科技之门。课堂上,老师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多种多样的职业,随后询问大家的职业梦想。孩子们纷纷扬起笑脸,有的说想成为一名老师,用知识浇灌更多幼小的心灵;有的憧憬着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军人守护家园;还有的想要成为一名美食家,用味蕾探寻世间滋味,分享舌尖上的故事。紧接着,老师借助AI技术,将孩子们这些纯真的梦想一一具象化,生成了一张张生动的职业照。看着照片中“未来的自己”,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不仅对这些职业有了更清晰、具体的认知,也更坚定了为梦想努力的决心,同时真切感受到了AI技术带来的奇妙与力量。

冯雅楠老师在讲解职业(通讯员 邵巧玲 摄)
此次支教活动,华中农业大学支教队将环保、科技、AI各自的课程特色充分展现,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恩施安乐井小学的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这些课程不仅传授了知识和技能,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科技的萌芽和对未来的憧憬。相信在未来,这些种子终将生根发芽,让他们成为守护家乡、拥抱科技、创造未来的栋梁之材。
审核人:李凤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