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殷千懿 耿晨)7月7日至17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赴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恒大社区活动中心实践团队携手当地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十一天的“红色科学教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教育:三大精神筑牢红色根基
社区开展的暑期教育班中,实践队成员殷千懿为儿童系统详细讲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概述,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主要内涵、典型案例与历史意义。她分享道:“这三种精神都是源于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社区老人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通讯员 李雅萍 摄)
在当地活动中心,实践队成员李雅萍、耿晨组织社区老人儿童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红星闪闪》等红色歌曲,同时带领他们回顾了相关红色历史,为儿童培育红色价值观,坚定了老人的红色信仰以及传承红色精神的信念,为下一代树立榜样。
科普联动:动物行为解码

宋阳平为社区儿童讲解鸟类迁徙活动(通讯员 李雅萍 摄)
7月15日,实践队特邀蔡甸科普协会讲师宋阳平为社区儿童举办鸟类知识科普活动。宋阳平以“鸟类迁徙,不只是飞得远”为引言,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他们突破对鸟类迁徙的常规认知,激发其深入探究的兴趣。
“你们知道吗?一只小小的北极燕鸥一年要飞行7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两圈。”宋阳平用孩子们熟悉的比喻讲解鸟类迁徙时的生理活动,“它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导航仪,能辨识地球磁场,还能记住沿途的地标。”他讲到,鸟类迁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生理活动,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协同运作。在迁徙前,鸟类的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变化,促使身体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调整。
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宋阳平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大量精美的鸟类图片和生动的视频资料。通过直观的视觉呈现,孩子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不同鸟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迁徙路线。
实践过程中,实践队也以自身专业为基点,为社区儿童开展了动物科普课堂。李雅萍以森林动物为主题切入,为社区儿童科普了棕熊、梅花鹿等常见物种。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后,她将课程内容延伸至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物种,并且结合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案例,增强孩子们保护动物栖息地的意识,引导他们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创意实践:巧手筑梦润童心
实践过程中,实践队为社区儿童组织了如“粘土制作”“水墨书画”“灵动手语”“给家长的一封信”等一系列创意活动。在最后的结业仪式中,社区儿童集体表演“开心超人”手语操与《红星闪闪》红歌表演,社区老人们也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整个社区活动中心洋溢着欢声笑语。

社区委员会副主任冯莎莎讲话(通讯员 李雅萍 摄)
社区委员会副主任冯莎莎表示:“这几日的实践活动为我们社区带来了非常大的助力。实践队策划并实施一系列创意活动,以及今天的精彩结业汇演,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社区文化氛围。实践队的到来,不仅是对我们社区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是一次成功的校社联动、资源共享的范例。我们衷心感谢实践队员们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素养。”
耿晨谈到自己的体会时说:“这几日的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到社区里纯真质朴的孩子们,也体会到了社区居民们的热情和善良。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和变化,我们深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未来,我们实践队将继续秉承初心,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和孩子们的成长贡献青春成长力量。”
审核人:许庆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