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耕读路上】乡村绿色转型:绿色发展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姜梦 赵雯歆 崇延磊)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团在罗小锋教授的指导下,赴湖北省襄阳市开展以“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保障农业稳产高产”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了解当地农业稳产高产和绿色发展现状,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创新实践,探寻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效益、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有效路径。

建设高标准农田,筑牢粮食安全“耕”基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守护民生底线的生命线。枣阳市和襄州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核心抓手,大力实施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土壤改良等工程,显著提升了耕地的地力水平、抗灾能力和机械化作业效率,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调研团实地走访发现,襄阳市通过规范化引导“小田并大田”,有效解决了传统小规模农业经营模式下效率低下、土地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枣阳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小田并大田”的过程中,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调研发现,在单个行政村范围内,农户出租土地的租金水平通常经由村集体或合作社协调,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标准。这一做法有效保障了同村农户间的公平性,减少了协商成本,也稳定了承租方的经营预期。总结来看,枣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流转,呈现出“村内统一稳预期,区域差异显价值”的特征。这种既保障内部公平、又体现外部市场规律的租金形成机制,是推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吸引资本投入现代农业、最终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双赢的重要基础。

实践团襄阳分队在襄州区峪山镇毕岗村调研(通讯员 赵雯歆 摄)

桃产业拓宽致富路,家门口绽放“增收花”

在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同时,枣阳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桃树种植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户开辟了多元化的增收渠道。调研发现,以吴店镇为核心的优质桃产区,通过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不仅显著提升了种植户的直接收益,还在桃产业链条上催生了大量季节性用工岗位与配套服务需求,为周边农户创造了丰富的就近兼业机会。

实践团襄阳分队在襄州区峪山镇土沟村调研(通讯员 赵雯歆 摄)

值得注意的是,桃产业的红利并未局限于种植端。从春季疏花、夏季套袋、秋季采摘,到分拣包装、物流运输、电商销售,整条产业链条在农忙高峰期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许多留守妇女、中老年劳动力得以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实现“务农+打零工”的双份收入。“桃子熟了那两个月,我天天去帮忙摘桃子,一天能挣一百块,还不耽误照顾家里。”一位村民说道。枣阳的桃产业,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闲劳动力高效利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色希望”。

深耕实地调研,感悟乡村振兴历程

调研团在枣阳、襄州经过深入走访,切实感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了“粮仓”根基。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未来,实践团成员将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用青春的脚步丈量乡土,用智慧的汗水浇灌田野,为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当代青年的智慧、激情与力量。

审核人:罗小锋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