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耕读路上】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我校星禾支教队赴唐县镇二小播种文化自信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平丽 周洋)7月9日,我校星禾志愿服务队联合随县唐县镇第二小学开展的“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夏令营正式开课。支教团队精心设计了《身边的鱼灯》《中国传统服饰》《带着文物去旅行》三门特色课程,通过沉浸式教学,带领乡村儿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鱼灯制作:非遗技艺的创意传承

在《身边的鱼灯》课堂上,队员田安东以黄山纪录片导入,从徽州地理特征切入,详细讲解了歙县瞻淇鱼灯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田安东介绍道:“传统鱼灯取鲤鱼造型,寓意‘年年有余’,其独特的榫接结构凝聚着古人的智慧。”

志愿者给孩子们演示鱼眼制作方法(通讯员 郑慧文 摄)

实践环节中,志愿者们创新采用环保纸杯作为材料,指导学生先在杯内书写祝福寄语,再通过绘制鳞纹、装配鱼鳍等工序,将三个纸杯组合成简易鱼灯。孩子们专注地在纸杯上描绘心中的“鱼灯”,创作出各具特色的鱼灯作品,在实践中领悟了传统工艺的精髓。营员付思颖兴奋地展示她的作品,捧着刚完成的鱼灯说:“田老师告诉我们,古人用鱼灯祈福,所以我也在灯里写了‘希望家人身体健康’。”

课堂成果展示环节,一盏盏形态各异、色彩绚丽的鱼灯整齐排列,展现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田安东表示:“希望通过这种互动性强的艺术形式,让家乡文化传播出去,让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建立与传统文化的情感联结。”

孩子们与制作好的鱼灯合影(通讯员 郑慧文 摄)

折剪艺韵:复刻传统服饰之美

在《中国传统服饰》特色课堂上,队员张盟通过创意手工教学,带领学员们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服饰文化之旅。

课程以视频导入,生动展现了传统服饰的魅力。张盟从秦汉深衣讲起,通过折纸演示,直观呈现了“直裾”“曲裾”的区别。在盛唐环节,学员们用彩纸剪出缠枝纹、朵花纹,感受唐代服饰的大气华美;宋代部分则以素色卡纸制作簪花头饰,体会“清水出芙蓉”的审美意境;明清篇章则通过马面裙、花盆底鞋等元素,展现传统服饰的兼容并蓄。

课堂理论与实践并重,让传统服饰文化在指尖重现活力。学员们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让他们对中华服饰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据悉,该课程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朋友们做传统服饰(通讯员 区志朗 摄)

文物行旅:聆听千年文明的回响

在《跟着文物去旅行》特色课堂上,队员张柏鹏带领学员们开启了一场文物探索之旅,让学员们切身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

课堂以“青铜时代的辉煌”开篇,张柏鹏通过详实生动的讲解,系统介绍了司母戊鼎的形制特点、历史意义及文化价值。学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的精湛。课堂上互动频繁,学员们踊跃举手发言,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跟着文物去旅行》(通讯员 区志朗 摄)

随后,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成为焦点。张柏鹏从造型艺术、制作工艺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这件文物背后所反映的唐代社会风貌。学员们通过观察骆驼载乐俑的细节,直观感受到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和繁荣发达的音乐文化。最后,张柏鹏细致解读《清明上河图》,重点讲解了画作中蕴含的社会生活细节,让学员们对宋代城市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审核人:边银丙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