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孙佳婧)7月3日至8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鄂州市华容区志愿服务队携手当地市场监管局、文化馆等单位,开展为期七天的“食品安全守护与文化传承”系列实践活动。
食安监管: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守护
志愿服务队联合华容区市场监管局,深入生产、流通环节,以精准快检和细致走访守护食品安全。
在强森魔芋工厂,队员们见证了从原料粗加工到成品精加工的全过程,实验室的理化检测与微生物培养工作,彰显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双方就食品监管模式展开交流,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强调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的重要性,日常监督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手段,同时探讨了食品科技助力监管效能提升的路径。

在强森魔芋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液体化检测实验室(通讯员 詹淘淘 摄)
在百信生鲜超市,快速检测站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检测人员按规范流程操作,通过快检仪筛查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一旦数据异常,不合格信息将立即上传监管平台,涉事农产品暂停销售并复检,快检结果与专业机构检测报告形成互补,为农产品安全入市筑牢防线。

市监局工作人员在百信生鲜超市快检站指导实践(通讯员 詹淘淘 摄)
针对食品小作坊,市场监管人员严格落实“专人、专柜、专账、专称”制度,对原料运输、存储、使用等环节全流程把控,从挡鼠板高度、纱窗防护网孔径到仓库温湿度等细节逐一核验,确保生产安全。

跟随市场监督局工作人员现场巡查食品加工厂(通讯员 詹淘淘 摄)
科普联动:从社区到校园的食安理念传递
志愿服务队将食品安全知识从实践场延伸至群众身边,开展分层科普活动。
在社区“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宣讲现场,队员们以“哪种食品添加剂是常见防腐剂”等问题开启互动答题,点燃居民参与热情。从农药残留识别到防止食品变质储存技巧,讲解内容紧扣生活实际;有奖问答环节则让“食品安全责任共担”的理念深入人心。

讲师钟阡徵在华容区市民文化中心为市民宣讲(通讯员 边冠颖 摄)
而在城东幼儿园,“食物小精灵”课堂成为孩子们的快乐源泉。队员们用“米饭藏能量精灵,牛奶有长高精灵”的童趣故事,搭配“膳食宝塔”模型,引导孩子们化身“小小营养师”粘贴食物贴纸。抽象的营养知识转化为具象体验,为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埋下种子。

讲师符夏凡以故事绘本的形式为小朋友科普(通讯员 詹淘淘 摄)

队员孙佳婧指导小朋友在膳食宝塔中贴食物(通讯员 詹淘淘 摄)
文化探寻:从红色记忆到非遗技艺的传承对话
华容区文化馆内,非遗传承讲解员的讲解揭开了华容“双面风华”的面纱:一面是红色历史的厚重——从武昌起义中华容志士参战,到夏家堡烈士壮烈牺牲,革命先辈的故事在史料中愈发鲜活;另一面是非遗技艺的璀璨——世界级非遗雕花剪纸通过家族传承与社区授课焕发新生,拥有750年历史的华容土布经校企合作成为文化名片,而糍粑、鱼圆等非遗美食,其制作中对食材的精细处理,更暗含跨越古今的食品安全智慧。

学习华容非遗雕花剪纸(通讯员 詹淘淘 摄)

学习华容非遗美食鱼圆(通讯员 边冠颖 摄)
在彭楚藩纪念馆,武昌首义烈士的英勇事迹让队员们深受震撼。“先辈们的精神需要接力守护。”志愿服务队队长边冠颖的感慨,道出了队员们对红色传承的深刻体悟。

在彭楚藩纪念馆听讲解(通讯员 阮欣怡 摄)
实践结束后,队员孙佳婧表示:“七天的实践,我们不仅感受到书本上的食品生产科技知识在工厂车间的印证,看到了课堂里的食品安全法规在市场监管中的具象化,更体会到了红色文化在食品安全中的养分作用,受益匪浅。”
审核人:卢晓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