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耕读路上】红土践初心 振兴谱新篇:华农学子走进井冈山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许祥瑞 刘宝元)7月5日至10日,由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许祥瑞、周嘉欣、张茜,公共管理学院刘宝元、崔科凡,文法学院周佳怡、叶雅萍和本科生院2023级张之洞班原佩佩、尤淇等8名同学组成的实践团赴井冈山开展实践学习活动。7月9日,实践团前往坝上村进行红色实践研学活动,以“红军的一天”沉浸式体验,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在红土新貌中感悟乡村振兴脉动,让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在实践中交融共鸣。

急行军:荆棘丛中寻“革命印记”

9日清晨9时许,暑气已攀上井冈山麓。学员们背负行囊踏入蜿蜒山径,开启“红军的一天”急行军体验:在荆棘丛生的小道上搜寻模拟哨点,在种类繁多的植物中辨别草药。历经一个半小时的跋涉后,实践队最终抵达目的地——坝上村。

实践队员在哨点处(通讯员 崔科凡 摄)

红军餐:土灶烟火里的军民协作

在当地老乡带领下,实践队走进农家院落。洗菜、杀鱼、切肉……学员们分工协作,在老乡手把手指导下烹制“红军餐”。

实践队员张茜在炒豆角(通讯员 许祥瑞 摄)

老灶台烟火升腾,一堂重现红军与百姓共炊场景的实践课正在进行。农家的粗粮野菜在锅中渐显滋味,案板前队员们和老乡忙碌的身影与斑驳的墙皮相映成趣。“红军餐”制作完毕,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302班的刘宝元擦着额头的汗,感慨道:“这一碗碗的粗粮饭里,都是军民的鱼水情,今天我们吃得一定会很香!”

实践队员与自制“红军餐”合影(通讯员 崔科凡 摄)

革命后代访谈:白马与粮担的红色传承

坝上村素有“红军村”之称,革命年代的热血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其中,实践团队有幸采访到革命先烈李筱甫之孙李祖芳同志。

李祖芳同志向实践团讲述了祖父李筱甫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悉心照料在坝上村养伤的毛委员的故事。在毛委员临走时,李筱甫同志送出一匹白马和650块银元、20担菜籽、36担稻谷,为步云山练兵场的工农革命军提供了后勤保障。

李祖芳同志在讲述红色故事(通讯员 崔科凡 摄)

李祖芳同志的讲述让大家深受感触,队员们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党史,从党史中汲取历史营养,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新貌映初心:红土地上的“振兴答卷”

行走在今日坝上村,新貌令人振奋:村子里进行了厕所改制,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崭新的饮水管道铺设到户,保障了村民的饮水安全;稻田养鸭的生态农业模式,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而我们的“红军的一天”扶贫项目,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坝上村的蜕变,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典范。从革命年代的艰苦卓绝到如今的蓬勃发展,这片土地上始终激荡着“实事求是闯新路”的精神力量。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302班崔科凡表示:“这种精神的传承,让我们更加坚信:革命先辈用鲜血铺就的道路,正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激励我们以青春之力投身国家发展。”

审核人:丁艳华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