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陈宣伊) 4月22日上午,以“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世界地球日展览在综合楼101开幕。展览包括土壤、水质、天空、植物、野生动物、手工艺品及互动七大展区,以实物、影像、图文等多种形式,带领同学们深入探索地球生态的奥秘,呼吁更多人关注环境保护,共建绿色家园。

世界地球日主题展览(学通社记者 梁翠莹 摄)

水质解码实验室(学通社记者 郭凌瑞 摄)
走进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地纹章:土壤样本记录册”展台。丰富的土壤样本与种子样板整齐陈列,配合详实的记录手册,生动展现了土壤作为地球“皮肤”的重要作用。一旁的“液态手迹:水质解码实验室”则以检测仪器和野芷湖等水体的实景图片,直观呈现了水资源的现状与保护意义。
“蓝天手稿:大气层的呼吸笔记”区域以竖屏形式展示了云彩照片及科普推文,轻盈的云朵被标注名称,仿佛一本翻开的天空笔记。移步至“绿野记录:自然的呼吸图谱”展区,一股浓郁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植物不再是书本上单调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而是以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姿态展现在众人眼前。屏幕上,植物从种子萌发、破土而出,到抽枝展叶、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被一一呈现,诠释着生命的奇迹。动物们在自然栖息地中的生活百态也同步展示,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到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野生动物展示区(学通社记者 郭凌瑞 摄)
“羽兽手记:大自然的生灵志”野生动物展区则充满了趣味与活力。步入其中,首先展示出的是一组组色彩斑斓的鸟类图鉴,这些图鉴以不同种类的鸟类为原型,同学们在观赏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熟悉鸟类的外形特征。一张张珍贵的观鸟照片组成的照片墙,从候鸟迁徙时的壮观景象,到鸟类在林间觅食的静谧瞬间,全方位地展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同学们穿梭其中,不时发出阵阵惊叹,被这些灵动的大自然生灵深深吸引。
手工艺品区“绿·新篇:废弃物再生艺术计划”展览区中,塑料瓶、玻璃瓶等在同学们的巧手下,被制作成一件件独特的手工作品。这些作品向同学们展示了资源再利用的无限可能,也让他们意识到要增强环保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废弃物不再“废弃”,共同为守护美丽环境贡献力量。

按下手印 (学通社记者 梁翠莹 摄)
活动现场,互动区“绘·未来:生态蓝图共创计划”尤为热闹,同学们或用颜料在画布上印上自己的“环保手印”,或用动植物图片装饰泡沫板世界地图,共同勾勒心中的生态蓝图。文法学院法学2403班学生刘琪在互动区印上了自己的环保手印,并分享道:“展览令我更地意识到地球资源的珍贵,水质检测展区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意识到我们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地信2301班雷蕴蓥则表示:“手工艺品区的废弃物再生作品很有启发性,环保原来可以如此充满创意。”
世界地球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今年是我校绿色协会成立第25周年,据策展人李艳峰介绍,本次展览是团队集思广益的成果,团队在资料收集、展板设计、物资协调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李艳峰表示,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展示形式,让观众从土壤、水、植物、天空等不同维度重新认识地球,激发环保意识。
展览将持续至4月27日。据悉,本次展览由资源与环境学院、绿色协会主办,活动期间还将不断增加样品展示,进一步深化同学们对地球生态的理解与关注,为绿色低碳生活增添力量。
审核人 熊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