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陈宣伊) 3月21日起,“汉唐雄风”——周韶华作品展在艺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由华中农业大学艺术馆、周韶华艺术中心共同主办,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倍阅高校校园文化服务平台运营总监王颖超担任展览策展人。

策展人巡展(记者 晏华华 摄)


周韶华作品展在艺术馆举办(学通社记者 江宛如 摄)




部分展出作品(学通社记者 江宛如 摄)

两名同学观展(学通社记者 江宛如 摄)
本次展览选取周韶华先生《天地人和》《汉唐雄魂》《古往今来》系列等34件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追求。周韶华先生一方面认真研究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则着重表现中华民族文化标志,从母亲河黄河、长江寻根溯源,再到从原始彩陶,再到汉唐艺术的图像再创造,用图画的方式仿佛向我们叙说着祖国的历史,倾诉着民族文化的博大胸襟。
周韶华先生选取合适的表现元素将作品进行生动的塑造,采取镇墓兽作为表现元素,借用其威严的气质来展现汉唐的气魄,以画像石、画像砖作为表现元素,展现当时的社会运转状况,以佛教造像为表现元素,展现当时文化的包容性、变通性与应用性,以陶俑、木俑、唐三彩作为表现元素,展现当时的社会面貌。他通过线条、墨法与色彩等多种艺术风格,展开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汉唐历史的每一面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力量。透过展品,不禁让人感受到了开放包容的汉唐胸怀与开拓进取的汉唐勇气。
进入场馆,《天地人和》系列便映入眼帘,笔墨勾勒出的山川拔地而起,连绵不绝,其走势如巨龙蜿蜒,彰显着大地的坚实与厚重;笔墨渲染的江河奔腾不息,波涛汹涌,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这些自然元素相互交织,构建出一个充满张力与动感的画面空间,让观者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无垠。“在画面中,或有古朴的村落错落于山水之间,或有渔夫泛舟江上,又或有文人墨客漫步山林,周韶华先生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展现得漓淋尽致。”文法学院2403班的刘琪说道。
工学院农业工程2401班的孙韶伊在展厅内久久徘徊,三十四件作品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汉唐雄魂》系列中的《追汉风》。她谈道“这幅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大汉王朝蓬勃的生命力和进取精神,周韶华先生用热烈的红色和浓淡相宜的墨色将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灵动完美融合,虽不能至,仍心向往之。”《追汉风》以独特的视角与笔触,带领观者穿越时空,触摸大汉王朝那雄浑激昂的心跳,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作中,线条犹如历史的脉络,刚劲且充满力量,每一笔都像是大汉铁骑踏破匈奴的凌厉冲锋,纵横捭阖,勾勒出山河轮廓与人物的豪迈姿态。用墨大胆奔放,浓墨处如深沉的历史沉淀,蕴藏着大汉的厚重底蕴;淡墨则似缥缈的汉时云烟,将岁月的沧桑与故事娓娓道来。而“古往今来”系列,则是历史与艺术的精妙碰撞。画作以雄浑笔触勾勒华夏千年轮廓,墨色在宣纸上层层晕染,似在回溯古老文明的厚重底蕴。借山水、古迹等元素,让观者穿梭于往昔与今朝,是对文化传承与时代更迭的深情凝视,于艺术之境中,唤醒我们对民族根脉的眷恋 。
在展厅中央,可以看到周韶华先生手稿与书籍的陈列,一张张手稿,像是岁月的信件,纸张泛黄却承载着厚重的艺术生命。笔触在纸面游走的痕迹,或苍劲有力,或灵动婉转,每一笔都蕴藏着创作时的澎湃激情与深思熟虑。俯身凝视,仿佛能看到周韶华先生在创作时的专注神情,那些未完成的草图、反复涂改的线条,都是他探索艺术边界的见证,大家惊叹于艺术诞生背后的艰辛与执着。化学学院2401班的刘一说“我小时受父母影响便很喜欢周韶华先生的作品,周韶华先生在艺术的荆棘中艰难跋涉,把自己的情感与思考毫无保留地融进艺术创作里。”
正如周韶华先生在展览中的寄言所说“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我的‘艺术现场’是现世生活,是与祖国的山川和无尽的宇宙的神交、感应与对话。”汉唐雄风,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开放包容的胸怀,敢于开拓进取的勇气,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在那个时代,中华民族以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与世界各方进行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传播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雄风,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人们奋进,去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据悉,“汉唐雄风”——周韶华作品展将持续到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