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云端筑梦十载 阡陌满山花开
—— 阡陌上行志愿服务队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纪实

近日,公共管理学院阡陌上行志愿服务队参与“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研究推广中心”成立暨首场学习交流活动,汇报十三年来扎根乡村的支教故事。该团队以“科技向善、文化润心”为使命,致力于让山里的孩子看见更辽阔的世界,让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更多希望之花。

云端筑梦启新篇:从支教初心到公益品牌的十年跨越

“山里的孩子应该看到更大的世界”

2013年,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赵芸逸在摩峰小学支教时,面对孩子们对“飞机为何能飞上天”的追问,心里一阵酸楚,一颗振兴乡村教育的种子悄然萌芽。

为打破时空壁垒,2014年,阡陌上行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成为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分队。

十载深耕,这支队伍始终秉持"育人为本、亦师亦友"的理念,构建起由高校师生与社会爱心人士共同组成的复合型公益共同体。

自2016年系统性建设以来,团队从最初的网络视频支教,逐步构建起覆盖线上线下的全维度公益网络。

通过十年来的专业化运作,共吸纳超500名本硕志愿者建设人才后备军矩阵,更实现了跨校际资源联动与社会力量的有效耦合,使教育帮扶从单一支教模式发展为包含课程研发、心理辅导、生涯规划的全链条育人生态。

阡陌学堂创始人赵芸逸与孩子留影(公管院 供图)

双线赋能创模式:“1234”体系打造乡村教育新生态

“在云端听见知识的声音”

团队连续10年坚持常态化支教,秉持“育人为本、亦师亦友”的服务理念,基于多方力量构建“双线多元”的活动体系,建立“长期关注+远程关爱”的志愿服务机制,打造“1234”支教体系:一支队伍、两条主线、三方共建、四大板块。其中4大板块为:“益课堂”线上支教、“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课堂、同上一节“双减”实践课以及暑期支教,致力于“扶贫﹣扶智﹣扶志”。

同学们在屏幕的另一边全神贯注地听讲(赵蕊 摄)

为了能够实现“人人均可支教,村村能看世界”这个最初的梦想,阡陌上行志愿服务队以助学帮困为核心,通过“阡陌学堂”在线支教这个项目,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搭建线上授课网络平台——“益课堂”,致力于搭建山区与外界接触的平台,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016年“阡陌学堂”在线支教项目(公管院 供图)

通过屏幕连接学生与志愿者老师,开展趣味科普、传统文化讲堂等课程,项目开展以来,阡陌上行志愿服务队已面向小学开展了超100期线上授课活动。

目前,“阡陌学堂”已织就“云端+线下”双轨并行的教育生态网络,累计惠及5200余名山区学子。

志愿者在进行线上授课(董荪韬 摄)

脚下沾泥土:线下支教让梦想照进现实

“从云端到田间,让爱与责任落地生根”

阡陌上行志愿服务队从2016年开始依次在油铺街小学、恩施摩峰小学、杨家龙小学、建始安乐井小学、平睦河小学开展接力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在暑期组织志愿者去到当地,从屏幕走到孩子们面前,进行暑期支教项目,让爱意延续,温暖常驻。

安乐井小学同学在认真听志愿老师授课(赵蕊 摄)

2023年,服务队全新开拓了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平睦河小学这一志愿服务基地,携手20余名志愿者下乡支教,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阡陌“执秭之手”支教项目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确立仪式(公管院 供图)

团队连续三年获评校级优秀社会实践集体,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二等奖、华中农业大学第九届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铜奖。

携手共成长:政校企联动构建可持续发展网络

“阡陌上行路,花开朝阳时”

团队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凤兰教授团队、建始县扶助点及水产学院蓝色精灵志愿服务队、阳生阡陌等机构携手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为他们眼中的世界增添了更多风景与光芒。

与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举办了“安乐井小学生进华农”系列活动,屏幕后的学生得以亲临屏幕前的华农,在其他主办方与阡陌志愿者的陪伴下,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体验华农的风采,感受华农的文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讲解员与小学生交流(公管院 供图)

为了响应国家应对老龄化、关爱流动儿童政策的号召,助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共同缔造,阡陌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离退休教职工作中心合作开展了“食品安全与营养”、“防诈骗知识宣传+老年人手机教学”等相关主题的老年课堂。

志愿者在讲授防诈骗知识(李玥瑶 摄)

自2023年起,团队与青山区妇女联合会组织合作,走进青翠苑学校开展了4次“同上一节双减实践课”,并与青山区妇女联合会展开了4次交流学习活动,从“共阅读同成长”到“绘本培训”,在交流互鉴中阡陌学习到了妇联组织的公益经验,加强了组织之间的联系。

同时,“益课堂”联合湖北省科技馆开展“智启未来,与机器人共舞”直播课,通过VR技术带领学生“云游”故宫博物院,让山区孩子实时操作机械臂模型。

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傅廷栋院士的科研成果(李云国 摄)

“云”游科技馆活动(陈子婕 摄)

十年耕耘,阡陌花开满山。

从一根网线连接的“益课堂”,到扎根乡土的暑期支教;从“双减”实践课的创新探索,到政校企联动的生态网络,阡陌上行志愿服务队以“云端+线下”双引擎驱动,持续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本文作者系南湖新闻网通讯员 董荪韬 蔡嘉译  通讯员  审核人 樊华  )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