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新闻特写】走村入户察民生 咨政建言促振兴

2021年末,赣鄱大地,一辆载着几十名师生的汽车,在蜿蜒的山路盘旋。安静的车厢里,带队老师若有所思的望向前方,其他人盯着平板电脑上刚刚查询得知的目的地村庄数据情况,原来此行是开展巩固脱贫成果第三方评估。

“今天我们的工作是入户调查,同学们严格按照抽样结果走访调研,注意工作纪律,完成任务方可收队!”没一会儿,汽车驶入一个村口,考核评估组组长、文法学院钟涨宝教授布置了当天的任务。说罢,评估队员两人一组,直奔农户家里问长问短,座谈访谈,采集数据……如此往复,2个月后,团队完成了一份高质量的第三方评估报告。

2022年11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钟涨宝教授团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文法学院万江红教授、李飞副教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以表彰师生们在2021年度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中的突出贡献,我校是全国22个第三方评估团队中获奖数量最多的团队之一。

钟涨宝教授、万江红教授与专家组参观江西脱贫攻坚成就展

钟涨宝教授(左五)、万江红教授(右三)与专家组参观江西脱贫攻坚成就展(受访团队供图)

良好声誉成就第三方评估“国家队”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真实客观反映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促进贫困县有序退出,国家启动了贫困县退出评估工作,由高校师生组成的团队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参评力量。2018年起,钟涨宝教授领衔的农村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团队连续3年受聘参与贫困县退出评估工作。2021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团队又承担了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第三方评估任务。5年来,团队每年组织一支以骨干教师和硕博研究生为主的考核组,奔赴中西部地区调研评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代重任贡献了华农力量。

考核评估结果直接反映了一个省脱贫攻坚的绩效,也决定了一个地区未来的工作重心,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大学师生能行吗?“过去的扶贫开发工作绩效考核,主要通过自上而下的政府自评估,在本质上属于行政系统内部同体评估。”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刘彦随研究员等撰文指出,“第三方评估通过引入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专业组织开展政府绩效考核,弥补了政府内部自我评估的缺陷,提升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

“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团队,长期致力于‘三农’问题研究,专业过硬、作风扎实、纪律严明,在学术界和全社会享有良好声誉。”2021年度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表示,钟涨宝教授团队完全能够胜任评估任务。

考核评估工作政策性极强,团队分批次分主题组织了多轮培训督促师生熟练掌握评估要求,整理学习相关政策文件,仅2021年和2022年的政策就有70余项。“做好评估工作,光懂理论远远不够,必须对国家政策熟稔于心,严格按照政策标准把握评估尺度。”钟涨宝教授要求团队成员人手一份政策合集,作为评估的“标尺”,保证评估的权威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一路调研一路对标政策,风吹雨打,很多同学的册子都被翻烂了。

手册越读越薄,积累越来越厚。师生一道独立、客观、公正、科学地完成了每一次评估任务,成为脱贫评估的行家里手,尽管考核评估团队每年都会动态调整,钟涨宝教授团队一直名列其中,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第三方评估“国家队”。

扎实作风保障考核评估客观公正

“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看面,也要看点,既要座谈访谈,也要实地调查,既要定性分析,也要定量分析。”钟涨宝叮嘱团队,评估工作需要贯通县、村、户,把整体、局部和个体打通,相互补充、相互检验,全面客观反映脱贫攻坚成效。

为确保考核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团队制定了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评估方案。方案依据“总分总”原则,在完成省级调研之后,采取“集中研讨式考核评估-分组深入考核评估-集中总结评估经验问题”的考核评估执行方案。

以江西后评估工作为例,评估初期,团队全体师生到江西丰城市开展评估,集中力量,共同探讨评估每一个细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每位参与者精通评估流程和要求。此后,团队分成两组,组长钟涨宝、副组长万江红各带一组分别前往两个县开展实地考核评估工作,两组每天晚上开展线上交流,确保统一标准,提示可能出现的问题。实地评估完成后,再重新集中研讨3个抽样县的典型经验、共性与个性问题,抽丝剥茧,以对评估结果负责。

因考核结果与地方政绩挂钩,不乏有当地工作人员打招呼说情,提前演练、应付考核甚至围追堵截、跟踪干扰的情况。“国家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的工作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钟涨宝以身说法提醒师生,“评估工作只讲原则,不讲情面!”

实地考核工作结束后,团队反复讨论、对照政策文件、文献资料、访谈录音材料以及数据分析结果,充分考量各地区共性与个性特征,并多次与江西省相关部门沟通求证,撰写报告。团队立足长远总结经验,发挥专家特长,既关注地方扶贫政策实施和各项配套措施的执行情况,又综合研判一些现阶段尚末产生明显效果的扶贫行动,关注扶贫效果的长期可持续性影响,充分发挥科技智库作用,为扶贫工作政策的调整和未来走向提供决策参考。

言传身教打造行走的课堂

评估工作不仅服务国家战略,也意蕴着教育价值。“我们把考核评估打造成一门行走的课堂,注重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不仅加深了师生对理论的理解,又能提升他们的田野调查水平,还可以引导大家发现实际问题。”万江红说。

“评估调研和我的学术研究紧密相关,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引发了我的思考,推动了我的学术研究。”李飞副教授说。

社会学硕士陈亚萌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参与评估工作,从最初的“调研小白”成长为同学们口中的“老评估”。“以前,我采集的数据经常不准确,老师教了我多重验证法,现在,我能综合多方信息判断数据真实性,问卷结果也就更客观了。”谈起调研,陈亚萌津津乐道。

博士生吴凡夫两度参加评估工作。“调研中我发现,农村零星分散的农田不利于集约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加强耕地资源保护非常必要。”沿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吴凡夫决定把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定为“农地契约关系稳定性对规模主体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

不止如此,师生同吃同住同实践的这段时间里,老师的言传身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社会的发展变迁,老师们的家国情怀、专业精神、敬业精神、规则意识都润物无声地教化着同学们,引导学生‘知情意行合一’全面发展。”考核组成员、文法学院院长田北海教授说。

“一年更比一年好,前些年农村还有很多贫困户,住危房,没有水源,看不起病,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有些农户家里还盖起了别墅。”陈亚萌切身感受到了我国农村的发展变迁。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扶贫工作队把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家事,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们拼尽了全力,这种奉献精神让我很触动。”曾经参与考核评估的社会学2019届校友刘裕说,那段经历帮助他想清楚了未来工作方向。毕业之际,两份工作摆在他面前,一份国企,另一份是基层选调生。没有犹豫,他果断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投入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

一批又一批学子在评估团队引导下,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成为“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生动写照。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晏华华 审核人 钟涨宝 万江红)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