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首页 / 交流合作 / 正文
李翔谈第二代测序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李翔教授作报告.摄影蓝上淞.

李翔教授作报告(供图 蓝上淞)

南湖网讯(通讯员 杨怡诗)6月7日下午,加拿大联邦食品检验署科研人员李翔教授做客我校植科院植物保护高端讲坛暨12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在分子楼一楼报告厅带来题为“第二代测序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植科院副院长罗朝喜教授主持。

会上,李翔首先结合自己早期研究PCR抑制物及其解决方案的经历强调了申请专利的重要性,他说道:“从专利保护和应用的角度看,结果和机理一样重要,但是很多时候,结果比机理更重要。”然后他向参会人员简要介绍了细菌性枯萎病、马铃薯环腐病、软腐病的研究现状及其新分类系统。接着,他介绍了在基因组基础上开发的监测和鉴定方法。在研究中,他们测定模式菌株的基因组序列,开展比较基因组分析与比较,通过设计建立了八个荧光实时PCR检测的方法,并以此来检测和诊断细菌性青枯病三型小种,其中S112针对一个T3SS(三型分泌系统)的效应蛋白、S519对三号小种菌株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S798对三号小种中的低温菌群具有高度特异性。在介绍迪克氏菌群时李翔介绍了首次发现命名的侵染木本植物的软腐病菌方中达迪克氏菌,通过对方中达迪克氏菌的研究,确认了早年发生于我国的梨绣水病的病因。

在介绍马铃薯斑马纹病时,他提到,他们观察到不同斑马纹病菌,其各单倍体型菌株具有不同的致病毒力。为此,通过对斑马纹病菌全基因组进行分析,在Haplotypes B和A/C的全基因组序列中发现了一万一千多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接近70%变异位点位于791个功能基因序列中,30%位于非功能基因序列上。他表示未来据此结果可设计相关的短序列片段,借此开发小RNA干扰 (RNAi)技术,用来防治和控制马铃薯斑马纹病菌在马铃薯和西红柿中的危害,且其在马铃薯和西红柿木虱中的繁殖和传播有很大的前景。随后,他介绍了第二代测序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及发展态势。他表示,利用第二代测序实施检疫所需时间从之前的55周缩短到了5周,通过二代测序,根据核苷酸同源性,他们发现了包括病毒、类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物。同时,还发现了青枯病、马铃薯马铃薯植原体等病害,并利用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加以技术确认。

在提问环节,王国平教授询问了有关柑橘黄龙病病原的研究方向,李翔教授依据斑马纹病的研究成果猜测:“一方面可以从伴生微生物的开发入手,另一方面可以从植物韧皮部特殊的环境条件研究入手。”

审核人:李翔

【人物简介】李翔,1983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1993年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在加拿大农业部太平洋研究所博士后出站。现为加拿大联邦食品检验署资深科学家,加拿大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生物教授。先后从事植物病原细菌分类与检疫,土壤和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生物工程技术与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和促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脂环肽类药物的成功商业开发。曾任北美植物保护组织( NAPPO)青枯病技术咨询组主任,现为国际标准组织( ISO )加拿大专家组成员,国际植物保护协会( ISPP )生物安全与检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植物保护协会细菌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近几年结合传统细菌学方法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在果树上首次发现方中达迪克氏菌引起的细菌病害。 结合比较基因组学和多位点序列分析,重新命名了五个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新种。先后在Phytopathology,Plant Disease和Nucleic Acid Research等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目前担任《微生物学报》编委和多家SC刊物特邀审稿人。曾经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特邀评审。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