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学谦 朱鸿明月)6月28日至29日,第三届“乡村传播”高端论坛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由我校文法学院主办、科学发展研究院协办,主题为“融合传播与深度参与——中国乡村传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5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传播研究学者、专业期刊的代表以及业界相关人士齐聚狮山,共同探讨乡村传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28日下午,本次论坛正式开幕,文法学院党委书记瞿明勇主持开幕式,副校长吴平致辞。吴平详细介绍了我校乡村传播研究的探索与实践情况,并就会议的议题与内容进行了简要阐释。她激励传播学研究要“顶天立地”,即研究目标向最高的专业研究前沿看齐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扎根基层,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安向荣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她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社会信息的日益密集、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乡村传播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也为乡村传播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此次会议为乡村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上半场主题演讲由我校文法学院广告与传播学系主任余霞主持,《新闻与传播评论》的副主编刘金波先生进行点评。武汉大学程明教授做了题为《关于智能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他从大众传播的缘起引入主题,阐述了从大众传播到智能传播的发展脉络。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楚新教授在题为《从新兴市场网民触网习惯看乡村信息新需求》的报告中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深入挖掘了三线及以下新兴市场网民的信息接触偏好,了解互联网新兴市场网民特征,服务全国各地当前开展的县级媒体融合政策。江西财经大学的罗书俊教授在题为《传媒服务力:县级融媒体发展的核心话语》的报告中指出县级融媒体必将成为未来中国最重要的区域性主流媒体,并围绕为何建、建什么、如何建三个重要问题展开叙述。
下半场主题演讲由我校文法学院韩淑芳主持,文法学院乔同舟进行点评。武汉大学吕尚彬教授做了题为《媒体融合及其“四个台阶”》的报告,他提出了媒体融合需要经过在线化、数据化、平台化及智能化四个阶段,并就这四个阶段的特点、价值和实践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阐释。华中师范大学吴志远教授的题为《创新性对农技员工作中使用社媒行为的影响》的报告聚焦农技员群体的创新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分布、影响农技员创新类型的因素及不同创新类型的农技员在使用社交媒体工具上的差异等问题,介绍了对社交媒体背景下农业创新扩散的现状。
国内知名原创短视频内容平台的“二更传媒”品牌总监易莉华作为业界的代表,结合生动的视频案例向在场嘉宾讲述了媒体视野下的“乡村故事”。最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卢国华副教授在题为《乡村文化传播实践的一种反思》的报告中从态度与立场、方法和效果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立足于乡村实践的人文关怀,他认为乡村文化传播是为了保护和留存与城市文明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而不是破坏它;是为了激活村落的文化传统,而不是用城市文明取代它;是为了让乡村文化重新拥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让它消失。
随后,本次论坛特设的“学术期刊面对面”环节由我校期刊中心主任范敬群主持,来自《出版发行研究》《出版科学》《新闻与传播评论》《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期刊代表就自家期刊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围绕乡村传播的相关活动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29日上午,我校广告与传播学系教师团队在第一个分论坛上分享了湖北省乡村调查报告并对此进行了探讨。接下来的第二个分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就“乡村传播与乡村社会发展”进行了汇报与交流。另外,来自政府、媒体和企业的多个代表还开展了主题为“融媒体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的圆桌会议,从业界、学界不同立场出发,就媒体融合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讨论。
最后,文法学院毕耕教授为论坛作总结发言,第三届“乡村传播”高端论坛落下帷幕。
审核人: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