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首页 / 交流合作 / 正文
邓秀新院士畅谈现代农业实践与思考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做报告(学通社记者 张灿 摄)-5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我校邓秀新院士作报告(学通社记者 张灿 摄)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法龙 尹叶平)11月28日下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我校邓秀新院士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作了题为“现代农业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报告。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肖伏清,各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乡村振兴荆楚行”培训班学员、湖北省各地市(县)州的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主持。

邓秀新从“现代农业的特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传承农耕文化的精髓”和“效益农业案例与发展原则”三个方面进行报告。他表示,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充分融入了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的农业形态,其特征包括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协同,生产链、加工链、销售链融通以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邓秀新从性质、功能、理念、形态、手段等方面分析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他表示,现代农业可以分为效率农业、效益农业和效果农业。效率农业的政治效益明显,以产量优先;效益农业的经济效益明显,以品质优先;而效果农业的社会效益明显,以特色优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误解,如“现代农业就是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就是精深加工”“现代农业就是大数据”“现代农业就是规模化”,邓秀新进行了逐一阐释。

谈及中国农耕文化,邓秀新强调:“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传承我国农耕文化的精髓。”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包括时宜观、可持续发展观、和谐观和多样性等哲学思想。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明对于现代农业而言同样重要。

结合农业发展中的国内外典型案例,邓秀新提出了效益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二三”原则。一是要努力发现“唯一”的资源要素,不可模仿;二是宏观布局要综合考虑“适合”与“适度”;三是发展效益农业,思想要有“三个转变”,即气候优势要转变为产品优势、技术优势要转变为生产力和竞争力、人文优势要转变为品牌。他表示,农业各环节的利润规律要科学合理,只抓种植、不抓品牌和效益是不可行的。产业要选准,必须遵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可行及环保上可行;产业要做大,则有赖于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结合,并调动起农民或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邓秀新指出,当前在农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理念偏差,主要体现为大小倒置,产业定位出差错;瞻前不顾后,产后商品化处理环节成为短板;变废为宝重加工,影响产品质量提升;不分物性一味精深加工、上档次,“赔了夫人又折兵”;只谈技术可行性,忽视经济可行性,导致有投资没有回报;过多依赖品种,对栽培技术研究不够。他表示,中国农业发展中所得教训和现存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去反思、规避和改进,走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审核人 赵慧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