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郑欢)10月22日至23日,2025年园艺植物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加拿大、英国、德国、阿根廷、美国、日本、中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学者、青年学子齐聚南湖,围绕“园艺植物生物学前沿进展”主题,深入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共商学科创新发展。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大鹏致辞(通讯员 侯国涛 摄)
开幕式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大鹏致辞。他介绍了学校及园艺学科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成果。他指出,园艺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在中国工程院邓秀新院士的带领下,学校建立了覆盖园艺全产业链的科研团队,在种质资源保存、重要性状基因发掘、分子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他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园艺植物生殖与发育、代谢与品质等前沿方向,为全球学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园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园艺林学学院院长徐强致辞(通讯员 侯国涛 摄)
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园艺林学学院院长徐强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学校持续深化园艺学科国际交流合作,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开放科研格局。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纽带,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网络,携手全球同行共同破解园艺作物高效育种与抗逆性提升等关键科学问题,让园艺科技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瑞典农业大学Charles Melnyk教授作报告(通讯员 侯国涛 摄)
此次研讨会为期两天,设置主旨报告、专题交流、青年论坛等环节。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英国杜伦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瑞典农业大学、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15家中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学者作主旨报告。
其中,瑞典农业大学Charles Melnyk教授以“植物嫁接分子机制解析”为题,介绍了糖类物质在嫁接接口组织愈合中的关键作用,为提高嫁接成功率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日本京都大学Michitaka Notaguchi教授作题为“嫁接驱动细胞活跃模式”的报告,揭示了细胞壁黏附、木质部形成及自噬调控的分子机制,并探讨其在嫁接技术创新中的应用潜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唐克轩教授作“药用植物的合成生物技术育种”报告,以青蒿素和丹参酮为例,介绍了利用合成生物学策略培育高产新品系的最新进展,为药用植物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径。
为支持青年人才成长,本次会议还特别设置了青年学者论坛,我校1名外籍博士后和3名研究生汇报了各自研究成果,展示了青年科研力量的学术风采与创新活力。
据悉,2025年园艺植物生物学国际研讨会由华中农业大学主办,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园艺林学学院、Horticulture Advances编辑部及武汉市(中国—巴基斯坦)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办。会议自2020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六届。徐强表示,会议的持续召开,进一步强化了我校与国际园艺学界的交流合作,拓展了学科国际影响力,为全球园艺科学研究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审核人:张飞 卢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