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倩 熊晓磊 余丽琴)10月11日,中国-新加坡科技创新合作旗舰项目——“提升水产品供应韧性的设施化智慧养殖关键技术创新”研讨推进会在我校水产学院召开。新方项目负责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Loo Say Chye Joachim教授率团参加。学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与交流部等职能部门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方项目负责人马徐发教授主持。
水产学院党委书记秦长平对代表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概况及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在淡水养殖领域的学科优势。他指出,本次合作是两国顶尖科研力量的一次重要携手,期待双方在设施化智慧养殖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中新双方负责人及科研骨干分别就当前研究作了系统交流。新方团队重点展示了在精准营养素靶向递送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循环水系统管理最新成果。中方团队则汇报了在深度学习水质预测模型构建、移动传感器测试与多传感器集成、数字孪生框架搭建以及全过程水产养殖智慧管控平台开发等方面的显著进展。研讨环节中,双方围绕合作研究内容、共建设施化智慧养殖示范点、联合科创平台建设、中新水产品供应韧性评估方法确立以及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通过充分交流,各方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分工与下一步需完善的关键环节,为项目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会人员参观中方项目团队自主打造的“智慧渔业产教融合创新场景应用”基地(水产学院 供图)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了中方项目团队自主打造的“智慧渔业产教融合创新场景应用”基地。项目组成员汤蓉副教授介绍了基地概况,重点展示了基地的多模融合感知、行为数字解析、智能精准投喂、生长品质预测、水质智能调控、塘域地空协同巡检、数字孪生智慧管控等7大水产智慧养殖关键核心技术。这些技术最终集成于“渔歌智慧渔业数字化管控平台”,可实现对水产养殖全过程的智能化管控。该基地作为中新双方合作项目的重要示范平台,将为联合技术验证与模式推广提供一个高度集成且功能完备的微型试验基地,有力支撑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转化。

Loo Say Chye Joachim教授作报告(水产学院 供图)
同时,Loo教授为中新国际合作项目组骨干成员及水产学院百余名师生作了题为“控释包膜平台:连接人类健康与水产安全的纽带”的学术报告。作为新方的核心示范技术,该平台能够高效包埋并精准递送营养物质、益生菌及免疫活性物质,将直接应用于双方设施化养殖中主养鱼类的营养强化与病害防控研究,助力两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中方项目团队将借鉴该技术,进一步构建基于营养物质精准靶向补给的水产动物生长调控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中新双方的合作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共识基础,更清晰地规划了技术路径与发展方向。与会各方一致认为,通过整合优势资源,聚焦设施化智慧养殖的关键技术瓶颈,加强各任务团队间的协同攻关,本项目必将为全球水产品的可持续、韧性供应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审核人:曹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