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春辉)7月15日下午,第二届土壤-植物-微生物互作交叉学科研讨会在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D座一楼会议室召开。来自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2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会议。本次学术研讨会由高春辉副研究员主持。
会议聚焦"高蛋白玉米与土壤-植物-微生物互作"这一前沿方向展开深入研讨。土壤生物膜与环境健康团队的吴一超副研究员、高春辉副研究员、渠晨晨副教授,植物营养团队的王创教授,以及玉米团队的吴伸伸博士等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工作计划。随后,来自不同研究团队的博士研究生许书麟、罗恩、Amina Hadayat、吴尘聊、兰聪等也分享了各自的工作进展。
资源与环境学院蔡鹏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交叉学科研究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传统研究范式,注重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有机结合;课题设计要立足实际应用场景,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杨宁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相关研究的创新性和应用潜力,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化的研究目标体系;二是完善常态化交流机制,深化团队协同创新;三是创新研究方法,推动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整合研究,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据悉,本次会议是继2023年首届研讨会后举办的又一次重要学术活动,旨在系统总结前期成果,深入推进学科交叉研究计划,为后续联合攻关奠定基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校在土壤-植物-微生物互作领域的研究迈入多学科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为服务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链接:https://news.hzau.edu.cn/info/1011/15569.htm
审核人:蔡鹏、杨宁